起早贪黑,焚膏继晷,贝林琪又不眠不休地看了两天。她本不是愿意看书的人,更不愿意反反复复推敲这本胡诌书。以前,贝林琪的阅读都是囫囵吞枣式的,可是,做梦也没想,一本载满不实言论的未出版稿件,竟然成了她长这么大看过遍数最多的课外书。
全部稿件收尾后,贝林琪又站到了穆尘的面前。
穆尘一页一页地翻看稿件,而贝林琪已经紧张到不能呼吸,心里默默地数着:一页、两页、三页、四页、五页……只要到五页就成功了一半……最起码不用再返工了吧!
翻到第九页,穆尘眉头一紧,拿起手中的笔。
贝林琪瞪大了眼睛,“不会吧!不能这么欺负人吧?”
她的紧张得甚至出现了生理反应,胃中反酸,有一种要呕吐的感觉。这并非危言耸听,很多人紧张的时候都会有反胃的感觉,贝林琪就是这样的人。除此之外,琪琪有时候还会着急得拉肚子,这就是后话了。
穆尘拿起的笔,又缓缓放下了。
“玩我啊?果然是针对我!”贝林琪咒骂着,从“书间香露”相遇的那天起,穆尘就没给过她好脸。
穆尘又翻了一页,是第十页,贝林琪内心大叫“菩萨保佑”。
合上稿子,穆尘抬起头:“稿子先放在我这里,我给你发一些新书推介单,你看看。”
“好的!”贝林琪故作镇定地答道。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接过新书推介单,便步履轻盈地走出穆尘办公室。
隔壁,千岁兰正在半透明的会议室里享用着咖啡。她看着贝林琪蹦蹦跳跳离开的身影,嘴角竟然露出了少有的微笑:编辑部太沉闷了,有点生气也是好事情吧!
是啊!整个编辑部多是工作了好多年的老员工,无论书稿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老编辑们都波澜不惊,也许是职业病吧,编辑总是过于沉稳内敛,了无生气,有一个活泼的新人,是不是能改变一下现在的死气呢?
***
走到工位,贝林琪朝闻韬轻咳几声。
闻韬当然知道贝林琪刚去找穆尘交稿子,正在等她的消息,听到贝林琪得意的笑容,闻韬猜到她一定是过关了。
“呦,恭喜!恭喜!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闻韬打趣道。
琪琪发自肺腑地开心,面露喜色。两个人又打趣了几句,直到电脑里传来“噗噔”声,贝林琪才坐回工位上。打开微信,是穆尘传来的一个压缩文件,里面有很多表格。
贝林琪先找到穆尘之前说的新书推介单。
新书推介单,是每本图书都要填写的,会直接给发行人员。单子上有图书的基本信息,以及广告词和卖点。作为新书的首次登场,新书推荐单很浓缩出新书的大体内容和整体精神,能极大地能提高办事效率,这样一是为了让发行人员用最少的时间了解图书内容,同时也方便联系网站书店等盈利性机构。
贝林琪现在才知道,原来编辑除了校订稿件,要做的事复杂着呢!而之后,贝林琪也慢慢明白,编辑工作做磨人的是联系作者,最消耗时间的,不是审读校订,而是这些表格和文案。
密密麻麻的表格中,贝林琪突然看到了《审读意见报告单》,居然有三种表格,“三审三校”,意思就是审读要经过初审、二审、终审三个流程,其后,校订也要分三次,原来一本书的面世,要先经过如此的千锤百炼!
“《莜然所在》也有三审意见吧?是不是找到三审意见,就能查出任燕的死因了?”贝林琪脑子飞快转动着,突然想到这可能就是线索来源。
此时,微信对话框里,穆尘闪过两个字:过来。
只有命令式口吻的,冷冷的两个字。
“准没好事!不会是稿子又要重新看吧!”贝林琪的心突然一凉,极不情愿地推开穆尘办公室的门。
“重写!”穆尘又蹦出两个字。
他的语系只有单词吗?
贝林琪看着穆尘推过来的《贾说:光影之烬》审读报告,有点发懵:“为什么?”
“错别字,文法错误,格式不规范,重写。”穆尘面不改色。
“可是,你不……”
“没有可是,重写。”
贝林琪哑口无言,头脑发蒙,无奈地拿着自己写的报告,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外走。
此时,贝林琪只有一个狠狠的想法:“今天上班怎么没把老爹珍藏多年的瑞士军刀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