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他不喜欢别人协助,我也能够理解,毕竟设计靠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可是穆老师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那样我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很多有用的事情!”贝林琪一口气说完。
“你认为什么是有用的事情。”
“那就多了!我可以看《歧路有为》,就像《贾说》那样,我可以多看几遍,看到没有问题为止,毕竟《歧路有为》是一定要出版的!”贝林琪语气中带着怨气。
贝林琪一直都没忘记《贾说》带给自己的伤痛,一个烂稿子让自己反复看几遍,然后告诉自己,可以直接退稿,这是明摆着欺负新手!
听到贝林琪提到了“陈年旧事”,穆尘明显顿了一下。
“亲身经历要比间接经验更让人记忆深刻。”穆尘只说了一句话。
“钱主任让您当我的帮带老师,不是要‘传道’‘授业’‘解惑’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穆尘又挤出一句。
贝林琪只感觉满腔的怨愤无处发泄,质问穆尘和打在棉花上别无二致,她一时气得语塞。
穆尘懒得去解释,而且他坚信自己这么做是很有道理的:一盏茶是贝林琪的设计,这次如果帮了贝林琪,下次又有谁能帮她呢?编辑不仅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又何尝不是设计与图书、与读者之间的媒介呢,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就要不停地协调作者、设计、读者甚至还有印厂之间的关系,哪一环出了问题,图书都无法面世。
太多的人际关系需要编辑去维护了,穆尘深谙此道,他不愿意婆婆妈妈地讲道理,而更愿意贝林琪去不断尝试,不断经历,哪怕伴随着的是痛苦,是挫折。
穆尘想到了这些,但是他认为没必要说出来。
面对贝林琪的不理解,穆尘有些失望,但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很多事情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就像《悠然所在》的作者任燕。
贝林琪的反应让穆尘联想到了任燕:“或许换一个态度,任燕就不去选择自杀这条路了呢?”
可是风云变化,人事莫测,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恰当的呢?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正确的呢?
***
穆尘把车停到了东岭大厦楼下,熄了火,看向贝林琪:“等我一下,我去拿东西,就下来。”
“好吧。”贝林琪答应。
此时,正赶上下班时间。大厅的玻璃门一会一晃动,下班的白领们陆陆续续、三三两两地走出来。
看着穆尘消失的身影,贝林琪心里有说不出的恼怒。穆尘的敷衍解释,还是不能让贝林琪释怀,穆尘的“歪理邪说”也让贝林琪怀疑其目的。
她正埋头看手机,车窗玻璃处传来了轻轻的敲击声。
贝林琪抬头正对上李一帆阳光帅气的脸,便缓缓摇下车窗:“师兄!”
“今天随着穆老师,公出了?怎么样,收获满满?”李一帆半开着玩笑。
“不只收获,还有震惊,我可是一肚子牢骚!”贝林琪撇一撇嘴。
“正好我晚上没事,要不你请我吃饭,我可以考虑听你的牢骚!”李一帆适时发出了邀请。
想到上次李一帆请自己吃面,又陪自己加班,贝林琪突然心怀温暖,她打开车门,下了车:“好啊!我可以用我微薄的工资请你吃饭。”
两个人相视一笑。
“这么巧,李老师刚下班?”背后传来穆尘冰冷声音。
其实穆尘早已走出大楼,远远看着贝林琪与李一帆热聊。
李一帆看到穆尘,挥手打了招呼:“巧啊!贝老师请吃饭呢!要不要同去!”
“哦,不了,我约了人。”穆尘拒绝。
“穆老师不去,我们去吧!明天见,穆老师!”贝林琪跟穆尘打了个招呼,开心地跟李一帆走远了。
穆尘轻开车门坐上了车,看一看后视镜中一对亲昵的背影,发动了汽车。
***
一家面店里,贝林琪与李一帆面对面坐着。
这里离东岭大厦要坐五站地铁,出站以后还要走20分钟,处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显然,李一帆也是第一次来,开着导航,还愣生生找了半天。
面馆很小,只有三四张桌子,但是擦拭得非常干净。这是一家夫妻店,老板娘非常热情地招呼客人。
李一帆点了招牌面,贝林琪要了特色骨汤面。小菜免费提供,李一帆绅士地递给贝林琪一盘,自己也拿了一盘。
“看你这阵仗,我以为我要倾家荡产的节奏呢!结果你就吃碗拉面啊!”贝林琪笑着说。
“不要小瞧一碗面,它给你的幸福感绝不亚于一顿大餐!” 李一帆总是一脸的和善。
面上来了,贝林琪喝一口汤,又吃一口面,奔波了一天,一口鲜美的热汤,消除了所有的疲惫。
“呀!这个好吃!”贝林琪由衷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