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父,父皇让我一起筹备大军所需的军需。” 当赵不息笑盈盈的向李斯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李斯不禁怀疑起难道是自己的理解出了偏差,陛下的意思不是让十五公跟着自己学习吗? 怎么看赵不息的模样倒像是要和他一起处理军需呢? 忽然从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变了组员的关系让李斯有不适应。 不过李斯也没有多说什么,他的性子谨慎,总归也只是军需这点无伤大雅的小,既然赵不息想要多分担一,那多让她做一也无妨。 于是李斯干脆让人在自己对面摆了张桌子。 “那公便先负责清算所需军粮数量可好?”李斯和蔼询问。 李斯已经不年轻了,他的年纪甚至比范增还要大上几岁,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看起来十分和蔼,仿佛和寻常黔首家中的大父一样。 赵不息对李斯的评价是老狐狸一个,手段狠辣心性狡猾,能辅佐秦始皇统一下的能有什么善茬,从儒家被他坑的这么惨能看出来李斯现在也没有随着年纪变大而变的心慈手软。 比如现在李斯明显是在应付她。 赵不息想看的是人口册子和粮食储量册子以及相对应的兵器储量等有的东,要想分拨军需,肯定需要从各地的粮仓中调粮食,也需要从军库之中调兵器,这才是秦朝核心的民生军资料。 可是李斯现在只让她清算军粮数量,而不让她看看这军粮要从哪里拨出来。 赵不息耸耸肩,也不再往下细想到底是李斯觉得她年纪小不堪大任或是其他原因。 刚进一个单位总要从底层务做起嘛。 清算军粮数额并不难,有张苍这个修缮《九章算术》的数学大佬,再加上精通后勤的范增萧何,只了不到半个时辰赵不息算出了准确数字。 当赵不息把计算过程和得出的数额送给李斯的时候,李斯显然颇为诧异。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也没想到赵不息算的这么快。 赵不息微微一笑,指了指坐在桌后的张苍:“多亏您的师弟,张先生精通数算,我才能这么快算出来所需的军粮数额。” 李斯这才注意到张苍,想了好一阵才隐隐约约想起来似乎自己是曾经有这么一个师弟。 荀子的门生遍布下,李斯和张苍年龄又差的较多,二人也没有什么交集。 不过到底是还有一点门的情谊,既然这个师弟擅长的是数算那对自己的地位也不会如昔日的韩非一样造威胁。 在没有利益矛盾的情况下,李斯还是愿意照顾一下自己的门的。 “那便再劳烦公将此七郡内能调的储粮汇算一下可好?”李斯指了指自己右手边的一沓厚厚的簿册,他身边随侍的长史十分识相的将其搬到了对面赵不息的桌子上。 这应当够这位公整理个五的了,李斯估算了一下,心满意足。 可惜仅仅过了两个时辰,赵不息又笑眯眯地来给李斯汇报了。 李斯有点怀疑赵不息是不是胡乱编造的结,可当赵不息足足一个时辰来给李斯解释了她是怎么得到的这个结,为何要从这个地方调粮,好处和缺点各是什么之后,李斯打消了这结是赵不息胡乱编造的可能。 赵不息给的结和理由都合理。比如南阳郡应当出粮十六万石,是因为南阳上一年风调雨顺,且南阳郡内有五岭道这条驰道直通长沙郡,长沙郡紧挨着百越可以减少沿途粮食损耗,还有南阳郡内各个郡县应当承担多少份额,发多少运粮的车马和征夫……纵然是李斯亲自规划,也不会比这规划的好了。 对此,赵不息微微一笑。 李斯是丞相,难道我的大才们不是丞相了吗?李斯能为丞相是因为编撰秦律,擅长的还不是后勤民生,可我的范增萧何可都是因“抚百姓、不绝粮道”而出名的啊,秦末都穷那样了,民不聊生十室九空的时候范增萧何都能想办法给项羽刘邦挤出来打仗的粮草,如今下太平粮草充足,让他们规划一下内需供应岂不是太轻松了。何况还有秦朝版人型计算机“计相”张苍,只要给他输入数据,他自己一个人能完数百人才能完的数据处理汇总。 只是让他们规划粮草怎么从粮仓里拨出来罢了,甚至都不他们亲自想办法从黔首手中要过来,跟秦末的地狱难度比起来现在是简易难度,这岂不是轻轻松松完? 不知怎的,李斯看着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