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应有的模样。 【明日,只要过了明日,便不会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流言了。】裴倾暗暗告诉自己。 ================ 第二日,晨光熹微,东街的小摊小贩们便纷纷出来摆摊了。 时间尚早,街上还没有什么人,都是小摊小贩们在忙忙碌碌地支摊子。手上忙活着,嘴上也不闲着,热热闹闹地说着话。 街头的王婶子是卖豆腐的,正和隔壁卖早点的周婶子闲聊着,“老周,我跟你说,昨个儿我可听了个了不得的消息。” 这开场可不止吸引了周婶子一人,再隔壁的几个小贩也悄悄竖起了耳朵。 王婶子却压低了声音,引得大家的耳朵竖得更狠了,“我有个表侄子,你知道的。” 周婶子其实不太知道,但这不妨碍她点头。 王婶子:“他隔壁住了个在吴家当差的,昨儿里闲聊起来,我提了一嘴周家那位和吴家那位的事,你猜怎么着!” 周婶子赶紧捧哏:“怎么着?” 王婶子:“那人说,哪里有周家那位什么事儿,吴家那位在茶楼示爱的是裴家的!” 周婶子一听,脸上写满了怀疑:“别是吴家那位想遮丑,专门传出来的吧?” 王婶子一拍大腿:“姐,你可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我当时一听也是这么问他的。” 周婶子心想,谁是你姐,我还比你小呢,不过这不妨碍她继续听八卦,“然后呢?” 王婶子:“然后那人说得有理有据的。你还记不记得,早先吴家那位和裴家那位传过一起论道的流言。” 说到这个,周婶子立马想起来了,“记得,怎么不记得,想那吴家大小姐,长于乡野,认识的字说不定还没我多,却被传出来和裴家的公子在茶楼论道,谁信呢!” 王婶子立马附和道,“对呀,谁信呢!”说完意有所指地看着周婶子。 周婶子接收到,很快转过了弯,“这么说来,当日就是那吴家大小姐在茶楼向裴家的公子示爱,却不巧被人撞上了,就扯了块论道的遮羞布?” 王婶子立马“嘘”了一声,“可不敢说得这么明。” 周婶子一脸我懂我懂的表情。 周婶子消化了一会儿,不知是不是回忆了一番早先的流言,又来找王婶子聊,“如此说来,这裴家的公子也不是完全无意吴家的那位,我记得当时裴公子第二日还给人送了礼和书呢。” 王婶子听完,一脸被你点到了的表情,“对呀,我还把这茬忘记了。” 过了一会儿,周婶子又脑补出了一出戏,“王姐,那你说,圣上赐婚会不会也是知道了这两人有情,怕他们的父母反对,所以才出手成就佳话?” 王婶子震惊后,立马接上你说得有道理的表情:“还真没准儿,圣上英明着呢!” 两人说着话,集市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两家婶子虽然还想再聊上两句,却不得不先中断,专心应对来到摊位的主顾们。 东街街头如此,西街、北街和南街也都不知不觉地出现了这种闲谈。 入夜时分,王家婶子的院门被敲响。王家婶子正在洗碗,听到声音,立马擦干了手去开门,“来了来了。” 门一打开,就见昨日下午找上她的嬷嬷站在门外,王婶子知道她因何前来,脸上立马堆上了笑,“嬷嬷请进。” 秦嬷嬷已经先去市井先去听了一圈,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王娘子办事麻利,这是先前说好的尾金和赏赐。” 王婶子接过来,打开一看,足足二十两,比先前说好的尾金竟多出了整整十两,这得卖多少豆腐! 她忙不迭地道谢,“多谢嬷嬷!多谢嬷嬷!” 谢完又继续卖好,“嬷嬷放心,小的已经把该说的特意告诉了咱们东街最能说会道的婶子,过上几日,定然效果更好。” 秦嬷嬷面露嘉许,“辛苦王娘子了,如此,我便告辞了。感谢王娘子为我们主家正名。” 王娘子恭恭敬敬地送了秦嬷嬷出门。 吴家贵女茶楼示爱的是裴家公子的说法便这么如水入江河一般,悄无声息地融了进去。 吴家大小姐示爱裴家公子,一有许久之前的流言做铺垫,二有裴公子送礼送书的事情做辅助,三有圣上赐下的婚约做支撑,再加上裴倾和吴家全家的推波助澜,迅速在市井中流传开来。 裴倾这边,通过一天一夜的查探,也对散播流言之人有了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