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那个宿舍里有老鼠,我重新做一个竹筒来装粮食,免得被老鼠偷了。” “那你为啥还要在竹筒底下钻一个洞?” 三嫂子更是不解,“那岂不是更方便耗子钻进钻出了吗?” 说到这里,三嫂子忽地脸上一红,“罗旋啊,我看你盖好新房子了,是不是也该打问一个媳妇儿了呢?人家9队的火娃,和你一样大。他娘都已经在四处张罗,要替他找婆娘了哩。” 这个时期虽然说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方得20岁。 可其实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山区里面,早婚现象非常的普遍。 像罗旋马上就要满14岁,按照农村里的习俗,虚岁要算15岁。 如果搁在北方、陕北地区的话呢,虚岁是要算16岁的了。 如果按照农村的习俗,这个时候打问好对象,确定下来关系。 把什么手帕、毛巾,和一包糖果往女方家一送,就可以算成是下定金了。 像三嫂子这个人,当初她就结婚的特别早,如今她的两个女儿都会去代销店打豆瓣酱了,三嫂子也不过才22岁。 听到三嫂子这么一说,屋外传来七婶的声音,“三嫂子你打胡乱说啥呢?你当我们罗旋,和你家男人一样? 球也不懂,就稀里湖涂的结了婚。 人家罗旋是有大出息,以后是要吃国家粮的人,哪能那么早结婚?公家人,是有规定的。” 七婶这是干活累了,打算来灶房里喝口凉茶解渴,顺带歇一口气。 三嫂子哈哈大笑,“七婶啊,我管它龟腚还是王八屁股,反正我只相信‘早结婚早享福、早栽秧苗早打谷’。就像我家那口子,球也不懂,不照样当爹? 哎,只可惜我娘家侄女没那个福分,不能跟着咱罗旋一起去吃国家粮...” “国家粮有什么好吃的?我倒还想吃农村粮哩。” 正在此时,姬续远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罗旋,有客自远方来,可有凉茶乎?” 罗旋赶紧丢下手中的竹筒,跑出去一看:原来却是周老大带着姬续远,正从院门口往里走。 接过姬续远手中的草帽、蒲扇,罗旋将他请进屋子里。 周老大这一阵子,也变得开始有眼色了。 他看见姬续远身穿白绸薄马褂、脚蹬做工精细的黑缎刺绣便鞋。 这一身昂贵的行头,还是蛮唬人的。 再加上姬续远气质不凡,一眼望之,让人不由心生敬畏。 虽说他言谈举止之间,平易而随和,但姬续远身上那股久居上位而养成的慑人气魄,总算让一向天不服、地敢怼的周老大开了窍。 晓得替这位客人,赶紧倒上一盏凉茶过来解暑。 只可惜,周老大用手掌擦拭搪瓷缸的举动,顿时让他献殷勤之举,暗然失色不少... “姬老爷子,您怎么过来了?” 罗旋等他喝下几口凉茶,开口问道,“咱这生产队里啥也没有,西瓜、菠萝一概见不着,真是没啥好拿得出手的东西来招待您。” 姬续远摆摆手,“以茶解暑、以话去乏,足矣!何须那些劳什子瓜果糕点?” 罗旋问,“姬老爷子您不在南华宫静修,顶着烈日来我这茅舍,可有赐教?” 旁边的周老大一听到‘茅舍’这两个字,脸颊不由自主的抽搐了几下。 心中暗道一声,坏了! 早上周老大给他爹出主意,教着写请帖的格式,那上面分明是写的“茅房”! 姬续远自然没注意周老大的脸色变化,闻言呵呵一笑,便说明了他的来意。 原来, 今天早上一大早,红星乡广播站的张维,便跑到学校里面去找罗旋。 张维刚刚到学校门口的时候,正好遇见了陈晓端。 因为两个人在头一天晚上,酒桌上刚刚见过面。 所以张维便一眼认出了她,知道陈晓端是罗旋的语文老师。 当他听说罗旋请假、这几天都不会来学校的时候,张维便显得有点为难了。 恰在此时,外出吃早餐回来的姬续远,见到了陈晓端和张维,便将张维请进南华宫中。 二人闲聊几句,姬续远这才得知:张维正在为一篇通讯稿子发愁。 南华宫、刘富贵,连同罗旋一起,老中青三代人一齐努力,改良了打谷机。 按照上面的意思,张维写给县广播站的通讯稿,只需要突出刘富贵的骨干作用就好。 而南华宫、罗旋,则吊在刘富贵后面,沾点小光就行。 乡里面,这是铁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