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小老君4生产队的人口,加上妇孺老弱,才一百八十来号人。 大食堂开伙的第一天,竟然就干掉了300斤粮食! 难怪做饭的伙夫头,都看得胆战心惊... 但其中有社员道,“我说你咋就这么点胆量呢?我可是在乡公所的报纸上,看见了外地大丰收、粮食吃的吃不完呢! 知道不,人家的稻穗上面,都能坐住人!你想想,那亩产得多少斤?” 另一个人也点头附和,“就是就是,别的省,人家一亩粮食的产量,高的能够吓死你! 一颗红薯,都有30斤重呢!放心吃,咱这里没有粮了,上边会调粮食过来,怕什么?” 那边伙夫和社员们正在闲聊。 伙夫头担忧照这样发展下去,不是个办法。 但大多数的人,却是很乐观放心:上面肯定不会不管我们的! 外面的粮食,一火车皮一火车皮的拉哩,还怕大家吃不了呢,哪会缺粮? 到处都是高产、处处都是大丰收... 还怕大家没粮食吃? 到处都洋溢着一种乐观情绪,大家都相信:吃!使劲吃。 反正外面到处都是丰收,不靠咱生产队这点仨瓜俩枣的粮食! 人家会从外面调粮来,怕什么? 这边, 卜耀明和杜仲闲聊的内容,却又和伙夫头那边有所不同。 杜仲端着饭碗,也懒得回家再吃了,就站在灶房外面的小小院子里,不停的往他嘴里扒拉大米饭。 一边吃, 杜仲一边问卜耀明,“咱生产队的保管室里,究竟还有多少粮食?” 卜耀明开口道,“保管室里除了3600斤的战备粮。 还有400多斤的种子。 然后共给饲养室里留出来的杂粮,还有5000来斤。 至于供大伙儿吃的粮食,目前玉米、小麦、稻子,红薯干...加起来,大概还有21000斤吧。” 卜耀明嘴里说的这21000斤粮食,都是没有去壳的。 要是稻谷、小麦再去掉稻壳和麸皮的话,仓库保管室里的粮食,最多也就在18000斤左右。 杜仲眉头一皱,“那也就是说,咱们生产队里的粮食,顶大也就只能支撑三个月。 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咱全部都得断粮?” “咦,前一阵子,你们干部去外地生产队参观、学习。” 杜仲问卜耀明:“他们那些生产队,是不是真的大丰收了?你们去学习到了啥先进经验?” 卜耀明嘿嘿一笑,“确实是大丰收了,田里的稻穗,密集的都能躺人! 不过,我问他们,为啥稻穗下面都有绳子绑着?” 杜仲问,“那是为啥?绑住秧苗杆子,庄稼需要的营养成分咋输送上去? 也不怕它不扬花?把小树捆着,它还会受影响呢。” 卜耀明摇摇头,“我也搞不懂。反正那些生产队里的干部们,说那是为了防止稻穗倒伏,才不得不把禾苗杆绑起来。” “曰了个鬼了!” 杜仲唾了一口唾沫星子,“老子活了几十岁,咋还没听说过,一亩稻田的产量,能够超过800斤的? 看看人家,那是咋重出来的庄稼?那一亩,还不得产2000斤?” 卜耀明哼了一声:“胆子再放大点,那是10个2000斤的亩产!” 杜仲叹口气,“我也不管他几千,还是几万斤了。我只知道,咱生产队这样吃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断粮了...” 一位社员插话道,“或许...上面会从外面,给我们调粮食进来吧。” 卜耀明瞪他一眼,“你想得到美!你也不想想几年前,咱生产队遇到野猪破坏庄稼、又遇到10年不遇的雪灾的时候。 咱们向上申请的“返销粮”,拢共才弄过来多少? 300斤! 也就够咱全生产队的人,熬两顿稀粥吃。” “那等到这些粮食,都吃完了怎么办?” 做饭的伙夫头开口问道,“听大队部的干部们说,别地生产队的那些社员,他们也有这种担忧。 可大队部里的干部,他们也说不出一个章程来,就说让我们先吃着,到时候上面会想办法。” 伙夫抽着旱烟,满脸的疑惑,“我就想不明白了,这想办法,还能把粮食给想出来不成?” 生产队里的社员们,平常他们吃饭都是相当克制的。 如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