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淮河水患爆发之时,朕问你们赈灾需要多少粮款,你们是怎么回答朕的么?” 李安民指着方木端道:“你方木端说,需要百余万两银子,十数万石粮草。” 方木端低垂下了头,明显是认下了这件事。 而这时候。 李安民又将目光放在了上官元吉的身上:“你上官元吉则说,即便是百余万两银子砸进去,数十万石粮食砸进去,也仍旧会有百姓饿死。” “你们为了筹集这些粮食。” “甚至是将注意打到了军粮的上面,对吗?” 一众人低垂着脑袋,没敢言语。 大家也都能看出来,李安民这是有些动气了。 “可后来的结果呢?” “朕给了区区一个小县令四十万两银子。” “甚至一粒粮食都没给他,他就将这淮河的洪涝就被治理的妥妥当当。” “而朕过去的时候,他更是已经带着山南道东的居民展开了灾后重建工作。” “至于你们口中说的浪迹遍地,饿殍遍野,朕一样没看见。” “哪里的百姓,一个个面色红润,龙精虎猛,干起活来比谁都有力气。” “他一个县令,在手里只要那么区区一点银子的情况下,都能将此事给朕办的如此漂亮,如此完美。” “你们都是朕的股肱啊,都是这朝廷的栋梁啊。” 李安民转过身,环视在场众人,冷着脸道:“你们却告诉朕,朝廷负担不起这庞大的开销,此事不可为?” 他此刻也是有些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 他发现,自己跟武华年相处的时间越长,见面的次数越多。 他就越是看不惯他手底下的这些臣子了。 俗话说的好,人比人气死人啊。 卧龙县。 天下周知的穷困县城,可在他的治理之下,短短几年就成了一方富县。 一些个设施建筑,更是连京城都比不上。 而这也就更别提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了,几乎要拉京城好几条街。 再说淮河的水患。 当初谁都说,要治理这场水患需要上百万两银子。 甚至李安民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当初让武华年过去,也是觉得能从武华年手中坑出一些钱来。 可结果呢? 武华年不仅将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