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绿萝裙底>武侠修真>给自己一个生活的理由> 第38章 最后的美国家宴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最后的美国家宴(2 / 2)

不会在孩子身上弥补自己人生中的缺憾。美国父母愿意给孩子自由想象、学习、发展的空间,不论孩子将来当教授也好,当老板也好,当职员也好,当环卫工也好,父母都会为孩子的成就而高兴。因为在美国人的心里,没有卑贱的职业,只有心灵卑贱的人!美国人最瞧不起的,是没有技能与自己的收入,一辈子啃老的人。所以,有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是美国家长真正为孩子操心的事情。美国孩子在18岁以后,就要开始他们的独立生活,基本不再靠父母了。在美国大学里,有许多半工半读的大学生,为了得到奖学金,他们还得努力保持自己在各科中的好成绩。毕业后,找什么样的恋爱对象以及和谁结婚,完全是孩子的自由,父母不会横加干涉,更不会在意对方的家庭背景。当孩子要结婚了,父母会为孩子准备一些东西以表示心意,但绝不会为了孩子的住房而操心,更不会为孩子买婚房。那种为了孩子结婚让小两口搬进自己住的大房子,而自己去租住小房子的事,美国父母是想也没想过的。当然,美国的父母不会因为子女大富大贵,就跑去沾孩子的光,也不会因为子女流落街头,就出于怜悯接孩子回家。美国基本上是社会养老,和子女没有任何关系。美国人的养老福利机制好,完全可以代替子女的操心,子女可以来养老院看看父母,也可以不来,完全是自愿的。不会因为不去看望父母成了不孝子女,没有任何道德绑架。

但是,美国人相比较工作成就,是以家庭为重的。如果哪个人的孩子或爱人生病了,而他的丈夫却以工作忙为借口不陪在家人身边照顾他们的话,他们会被人瞧不起的。而且他的家人也不会说出类似这样的话:“我要支持你的事业,所以你去忙吧,我自己照顾自己 。”美国人包括小孩都很在乎自己的感受,在乎是否被自己的家人在意和重视,他们把家庭和事业分的很清楚。美国倡导的是 “即使你忙的脚不沾边,也要确信有时间与家人呆在一起”。美国人觉得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只有家人才会不管你成功失败都会陪伴在你的身边,他们觉得和家人一起享受生活才是最幸福的事。

反观之,多数中国人重视家庭,但在对待工作成就上更加重视。中国社会从古到今一直倡导为集体、为国家牺牲自我,牺牲小家。现实生活中的名人或大人物、大老板,他们常常说事业太忙,有些人甚至一个月或者几个月都没有与自己的家人吃过一顿饭,更有甚者,孩子或配偶或父母生病都没有时间去探望,这样的行为在中国似乎人们都觉得可以理解,挺感动的,甚至觉得高尚,生活中的普通人稍有点事业也说自己很忙,没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当家人抱怨时,他还会理直气壮的说,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现实的。这句话表达了对于现实和合理性的相互关系的看法。根据这句话,现实的存在都是合理的,而合理的东西也都是现实存在的。换句话说,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现实存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必要性,同样地,任何我们所认为合理的东西也都必须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所以,不能去界定哪种文化好与坏,存在就是合理的。

如果从出身文化背景看,自小在美国长大了的儿媳妇和四个孙子,一起与王金勇吃新年团圆饭,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餐桌上摆着这家的特色小笼包,除此之外还有饺子、面条…甚至还有煎饼果子!华北人的DNA亮了。当然,除了一只“Duck”(北京烤鸭),所有的菜食都是精确到了人头的数量,8个包子、8个饺子、8小碗面条、8小份煎饼。以至于用餐完毕告别时,尽管4个孙子吃的兴高采烈,但王金勇三个人都觉得没有吃饱。

虽然她儿媳说,等孙子们长大成人后,有机会再去中国看望他,但王金勇知道这顿饭是他与美国的下一辈人最后的家宴。

第二天早上,除了儿媳打个电话问候注意路上安全,没有人送行,三个人就自己返程了。尘埃落定,王金勇终于了却了去美国看看儿孙的一桩心事,接下来就是回国找个理由好好生活了。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断肠人、无奈秋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