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义政了解了原委,但是没办法。数万百姓,轰吧,轰不走;劝吧,劝不明白。
杀光他们,看似能做到,但是安国公等人的嘴非得笑歪不可。
如此一来,明军讨伐日本,那可就是堂堂王师,兴起义兵,诛伐无道,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了。
足利义政想明白了,这场民变也在安国公算计之中,他就是故意把两万援军放回来的,果不其然,京都被闹得鸡飞狗跳。
玩不过这只老狐狸啊,足利义政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无力感,于是便破罐子破摔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留下三万人保护御所、守卫京都,剩下的人去跟我与明军决一死战,把咱手里的大明皇帝也带上。”
足利义政带着四万大军向堺港进军。
徐亨等人吃过早饭,正聚在中军大帐议事,亲兵进来禀报道:“国公爷,大内政弘遣特使前来请降。”
徐亨向众人笑道:“他投降的可真是时候,再晚几天,他就不需要单独投降了。行了,让特使进来吧。”
大内政弘的特使入内,递上了降表,及大明天子接受投降、并盛赞大内政弘的亲笔书信。
众人都站起身围观,投降不奇怪,但大内政弘真会未雨绸缪,竟然能得到天子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