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远岛在宁远城不远处的海边,从宁远城开始到海边,几百米就有一个粮草补给点,用木头寨墙保护着,存储着对援锦大军至关重要的粮草,每个补给点都派驻了三四百名明军,装备了弩箭和火铳,戒备森严。
洪承畴带着一众幕僚及八大总兵以及监军张若麒骑着骏马来到海边,看着络绎不绝的海船和补给点指指点点,好不意气风发。
不意就在众将面前,一艘运输粮食的海船触礁下沉,船上水手高声呼喊救命,洪承畴急忙吩咐兵士驱船去救,却见附近一艘小船如箭一般划了过去,片刻之间,水手们就转移到了小船上,海船也沉入海底。
洪承畴对张若麒说道:“海上风浪太大,粮船时有沉没,朝廷筹措粮草不易,可见朝廷决心之大。”
张若麒也感慨道:“大人所言极是,朝廷筹措粮草来之不易,所以大帅也请体谅朝廷之苦心,尽快解锦州之围,以免劳师糜饷。”
洪承畴后身喊道:“吴总兵。”
“标下在。”吴三桂催马上前,大声回答。
洪承畴见到吴三桂,态度十分亲切道:“吴总兵,觉远岛和宁远城是我军命脉,我军粮草全都囤积在此,如果此地有失,我大军必然遭遇灭顶之灾,你务必即刻督军加固城防工事,修葺炮台和箭塔,只要这里固若金汤,我大军就进可攻退可守,进退有序,没有后顾之忧。”
吴三桂拱手道:“大人放心,卑职一定谨遵大人指示去办,万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请大人放心。”
吴三桂是固守锦州的祖大寿外甥,而且他是关宁集团一份子,只要他肯卖力作战,辽东将兵自然会跟着他一起为朝廷卖命,因此,洪承畴必须要拉拢住吴三桂。
吴三桂在宁远城也有几处房产,因此备下酒席宴请洪承畴等军中大员,洪承畴无法推辞,喝了几杯酒之后心中郁闷,命令僚属好好陪同吴三桂,自己借故离开,离开之前,祖大寿的夫人左氏求见。
左氏乃豪侠中人,虽是女儿身,却喜好弓马,大凌河之战祖大寿被俘,左氏就打算自刎以告慰祖先,所幸祖大寿假投降逃回锦州,依然效忠明朝。
左氏年已五十,依然可以骑马百步穿杨,家里豢养了几百个家丁死士,日夜操练,见了洪承畴,要求和大军一起出发,解救锦州,洪承畴无法推脱左氏热情,只能答应。
张若麒在酒席中侃侃而谈:“我大军十三万号称三十万浩浩荡荡出关,八大总兵个个身经百战,久经沙场,兵士们也是士气高涨,摩拳擦掌,只待一战,大军不日就可抵达松山,到时候东虏见我军兵强马壮,自会不战而退,锦州之围自解。”
一位幕僚听了不以为然:“张大人说得极是,不过我朝几次对东虏用兵,都是起初以为必胜,最后都是失败告终,萨尔浒教训犹在耳,东虏是新兴的夷狄,打仗不输于我朝,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我军对东虏知之甚少,作战还是以谨慎为上。”
张若麒不赞同道:“皇上催战,故此派小弟前来监军,只要我军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只知进,不知退,自然会战无不胜,未先遇敌就畏首畏尾,如何能上报朝廷,下报皇上?”
“此次作战,所领将士全都是朝廷心血,胜败关乎国家安危,岂可做蛮勇孤注一掷。”
“此时不战,士气必须松懈,趁此时士气尚在,一鼓作气杀过去,东虏必然败逃,再拖延下去,军士疲惫,再战可就难了。”
“卑职还是那句话,这些军士都是四方聚集的勇气,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不能让他们白白牺牲,我们做谋士的,必须谨言慎行。”
吴三桂听这两个人你一言他一语的,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继续争辩下去,必然无法收场,赶紧起身,笑着劝了两位几杯酒,他是本地主人,又是领兵大将,张若麒自然要卖几分面子给他。
接下来吴三桂叫出了府上的歌姬助兴,众人吃酒享乐,忘却了军事上的烦恼,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宴席上几多欢快,只有那不知名的幕僚看着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朝廷十多万大军,这许多性命就掌握在这些人的手上,哎,不知道还有几个人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说罢,一倍苦酒下肚,愤然离席。
吴三桂醉眼朦胧看着此人离开,一招手招来管家,吩咐给众人备下厚礼相送,对于张监军的礼物格外厚实,酒足饭饱的众人推辞一番也就纷纷收下。
第二天一早,众将带领兵马离开宁远城,向前推进,先锋部队到达松山一带扎营,等候主力部队到达,洪承畴和张若麒则在督师标营保护下出发,步骑兵已经多达三千人,盔明甲亮,刀枪耀眼,战马雄壮,威风凛凛,战力极强,洪承畴看着标营士兵心想要是大明全都是这样的将士,东虏指日可灭。
松山一带已经到处都是明军军营,依山傍海,星罗棋布,刀枪如林,险要之处都有明军驻扎,自从辽阳战役之后,许久没有如此多的明军出征了,看着这么多的明军军营,任谁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