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心理准备,对于
不足一半。
这是从开始入场到电影开场时的人数。
也包括了“最后一分钟”环节在内。
进来的人并不多。
整个礼堂本身就比寻常电影院的座位多,空间也要大。而此时此刻做了不到一半的人,把那种空间的空旷感愈发突显了起来。
而且这不足一半的人数里面,还有着大概二三十个亚洲人的面孔。
有记者,也有其他剧组的人。
并且也有人看到了许鑫他们。
但大家都没打招呼的意思。
各自坐在座位上静静观看。
而在电影开场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荧幕上,反倒是许鑫的目光有点空,甚至还懒洋洋的打了个哈欠。
在飞机上折腾了15个小时,虽然中途也休息过了。
但时差和长途飞行带来的疲惫感,让他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困倦的情绪。
更何况他还塞了一个玛格丽特披萨在肚子里。
更何况,山楂树他已经看了许多遍。
所以,在打了个哈欠之后,他忽然就不想动了。
虽然礼堂的椅子不是那种特别舒服的电影院座椅,但胜在能将就。
于是,在电影开场时,他已经闭上了眼睛。
手风琴版本的《bella ciao》那悠扬的曲调,萦绕在耳边,如泣如诉。
而当这首歌的旋律响起时,现场不少意大利本地的观众耳朵也猛然竖了起来。
尤其是在看了上一场《三角恋》的观众。
本来大家疲惫的精神,在这首虽然成名于南斯拉夫电影《桥》,可却是意大利游击队民歌的著名曲调中,一下子就被提了起来……
“这是……”
观众之中,孙有才同时也流露出了愕然的神色。
倒不是说他没听过这首歌,而是因为……这首歌实在太特殊了。
意大利的歌,在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放映时,成为了背景曲。
许导这是……故意的么?
算准了这部电影要来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所以特别用这种手段?……应该不至于吧?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想多了。
可想了想,还是在黑暗之中,于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了“开场的歌曲《啊朋友再见》→谄媚可能。”
他知道,自己这么想不一定对,但作为记者,一片新闻确实是需要爆点的。
如果这电影很好,那么他不会这么写。
但对于自己的工作,他不排除多样的可能性。
只能说他会尽量理智的推算所有可能,来评价这部电影。
可就在这时……他听到旁边的林栋来了句:
“刘一菲搭配这首俄罗斯歌曲真的绝了啊!”
“……”
孙有才嘴角一抽……
但他也没纠正。
比起纠正林栋的误区,看电影更重要。
于是,在悠扬的手风琴版本的《bella ciao》中,一辆小巴车缓缓的停在了破旧的长途汽车站。
刘一菲的身影也
看起来茫然无措,羞涩而格格不入。
对于孙有才这个年纪的人来讲,这种画面简直太熟悉了。
因为他们小时候的城市就是如此。
而他虽然不喜欢刘一菲却也在关注她。
毕竟,这部电影她才是主角。
凭心而论,兴许是这首《bella ciao》的缘故。
熟悉的旋律把孙有才的精神暂时从刘一菲的偏见中拉出,拉回了自己儿时的记忆。
此时此刻看着一身朴素衣裳的刘一菲,他竟然没感觉到有什么出戏的意思。
反倒是和许多其他的观众一般,在看到刘一菲的
她的戏路子找对了!
果然,没有人比她更适合“清纯、干净”这两个形容词。
哪怕她已经不再是少女。
但让她穿着一身尺寸不合适的衣裳,站在那个年代的风物人间中……简直太合适了。
就像是那个苍白的年代里难得存在的洁白朵。
哪怕它的白色也是如此单调……可依旧无法掩盖那一抹令人着迷的清丽之姿。
而在场的一些外国人显然也都这么想。
至少有不少人在刘一菲出现在忙碌下车的汽车站人群中,大家都一眼锁定了她。
哪怕有着审美差异。
可有些美,是不分国界的。
领队和李学剑饰演的张队长在谈话,这一版意大利字幕并非是张沫所做,但西影厂找的翻译也绝对不差。
当地的观众观看起来并没什么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