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国库中的钱,而是另铸新币,朝廷为此新币做背书,使用新币购买黔首手中之粮。”
“另外,你们担心的百姓赎回粮食,其实是多余的,粮庄由朝廷直接控制,朕自不会允许百姓轻易赎回粮食。”
胡亥淡淡说道。
铸新币过多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不过这些问题胡亥也已经和妮子想好了对策,待完善后自然会陆续执行下去。
“这……陛下,恕臣愚昧,这如何使百姓不赎回粮食,难道以武力压制?”
一名武将出列说道。
“嗯?武力压制?你在开玩笑呢?”
“朕的意思是,百姓卖出粮食的价钱,与重新赎回粮食的价钱,自然是不相等的,朝廷控制粮价稳定上涨,虽偶尔会有些许下滑,但总体的趋势是必须稳定上涨的。”
“你说,百姓看到日益上涨的粮价,谁还愿意赔本赎回?”
胡亥端起杯盏抿了口水,说道。
以粮价控制经济,这就好比后世的股票,以控制股价上升的方式来收割股民,股民的资产同时也能增值。
作为宏观调控的背景方,大秦朝廷是唯一背书,那么这个国家的信誉和实力还要有一定基础,否则这样玩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大秦的信誉和实力则完全不必要担心。
武将闻言,大受震撼,连忙拍了拍马屁。
“如此一来,朝廷粮价稳定上涨,那黔首百姓定然会生出将手中余粮卖给朝廷的想法,且此想法定然会日渐旺盛,而若是粮食不足甚至无粮的黔首百姓,亦是会向朝廷申请免费的耕地,甚至恨不得马上种出来卖!陛下此举之圣明,老臣钦佩万分!”
在一旁听了半晌的李斯心中也是为此法大受震撼,适时站了出来拱手道。
“还是李大人看的透彻,第一板块和第四板块就交由李大人完善吧,然后配合治粟内史尽快落实下来。”
“微臣遵旨,定不负圣命。”
治粟内史领命道,随即退回了原位。
“臣遵旨。陛下,臣还有一问。”
“粮仓建立伊始,定然是好处极大,可若是粮价过于高涨,大秦余粮过剩,届时又该如何处之?”
李斯疑惑道。
“是啊陛下,这届时粮价宛如天堑,百姓如何再买得起粮?而如果降低粮价,万一再遭到百姓哄抢,粮庄恐怕支撑不住啊……”
一名大臣出列附议道。
“呵呵,此事无需过于担心,粮食过剩粮庄饱和时,百姓手中的粮产早已能够自给自足,届时粮庄便不再支持存粮,只允许赎粮,粮价封盘不动,自然就不会崩。”
“还有一点,百姓手中的钱财是逐渐累积起来了,可大秦印钱给百姓自然不是让其留着不花的,而是要让钱财流通起来,所以需要大力发展商业,丰富商品种类以稀释百姓手中的钱财,自然也就波及不到粮庄了。”
胡亥说道。
“商……商业!?陛下,不妥啊!”
群臣闻言,无不倒吸一口凉气,士农工商商是最底层,发展商业岂不是要断了命脉。
一些大臣纷纷跃跃欲试。
“打住,”
胡亥摆了摆手,打断了众人。
“众卿是不是没听明白朕说什么。朕说的是待粮价涨无可涨之时,待黔首百姓家家有余粮,人人可饱腹之时,再逐渐放开商业,这还有何不妥!?”
胡亥龙眸环顾,语气威严说道。
“这……”
众臣一时语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都不敢再言。
“陛下英明,老臣钦佩万分!”
李斯首先俯首道。
“陛下英明,臣等愚昧……”
众臣这才找到主心骨,纷纷俯首道。
“嗯,善,众卿可还有别的事奏?”
胡亥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
“陛下,微臣还有事奏。”
“陛下,由于纸张是由马车运输,其速度缓慢,等第一份大秦日报发表后,恐怕还需数日才能送达其余各个郡县,稍远一些的地方则是需要十数日,期间恐怕会出现大秦日报都出了几版了而有的地方还未送到第一版的情况……”
李民出列道。
“哦?此事啊……众卿可有什么解决之法?”
胡亥抿了口水,挑了挑眉说道。
这白开水还真是一点味道都没有,改天一定要找人搞点茶叶种种。
“陛下,臣听闻大秦日报的印刷之术已略有所成,不知是真是假?”
“嗯,确有印刷之术,不过与普通印鉴之法不同,其是由印鉴之法改进而来,由无数个印鉴组成一整块印刷器械,众卿可先观摩一番,然后再谈解决之法。”
胡亥淡淡点头。
随即吩咐李民将改进好的印刷器械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