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绿萝裙底>游戏竞技>走进不科学> 第七百零三章 第三批留学生....回国!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零三章 第三批留学生....回国!(1 / 5)

“......你费劲心思拉回来的那些海外留学生,前天已经全部顺利回国了。”

听到李觉说出的这句话。

徐云先是下意识一愣,旋即便瞪大了眼睛:

“厂长,您说什么?那些留学生已经回国了?”

实话实说。

如果不是因为下肢瘫痪无法行动,这时候徐云估摸着都要激动的立起来了。

嗯,站立的立。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双手撑在桌子上,迫不及待的对李觉问道:

“厂长,这次回国的留学生一共多少人?他们现在在哪儿?组织上准备怎么安排他们?”

看着跟机枪般疯狂倒豆的徐云,李觉与一旁没怎么说话的钱秉穹对视了一眼,朝他做了个手势:

“秉穹同志,这方面的信息就请你来介绍吧。”

钱秉穹客气的朝他点了点头。

李觉虽然名义上是九院院长,但他目前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221基地的日常管理事项上。

尤其是三清项目成立后,九院在首都剩下的那部分人员差不多都迁到了基地,李觉的工作重心比之前还要再偏移了不少。

所以这种涉及到基地外部的人员事宜,基本上都是由钱秉穹来专门负责。

例如当初的老郭。

老郭之所以能够成为流体力学项目的负责人,就是由钱五师推荐、钱秉穹考察拍板的人选。

还有当年的留学生回国。

引发留学生回国热潮的直接原因是朱光亚、华罗庚、葛庭燧等51位留学生发表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而他们之所以会做出这个举动,则是因为早一年钱秉穹给给葛庭燧写了另一封信。

信中钱秉穹以燕京研究院原子学所所长的身份,呼吁所有海外游子发出“全国建设立即要开始,请有志者共同来参加这伟大工作”。

并且在得到组织上授权的情况下,给海对面的留学生做了一些项目上的承诺,并且后来也确实按照承诺进行了分配。

所以在这种涉外项目上,钱秉穹无论是经验还是掌握的情况都要比李觉详尽很多。

随后钱秉穹翻动几下心脏前面的小口袋,从中取出了一张纸,摊开后显露出了一份名单。

徐云注意到,这张名单上的文字并不是印刷体,而是手写出来的汉字,其中有些地方还存在着涂改的迹象。

这种情况徐云在基地里见过不少次,它通常都代表着一种情况:

纸上的内容并不是用电报发送与抄录的,而是通过内线电话直接传递的信息。

所以记录的时候才会出现较多删改的情况。

比如说可能某个人叫做章三,电话另一端的人说不定就会下意识写成张三,等到核验的时候发现写错了,就会直接在纸上进行纠正。

这种做法在流程上比较麻烦,耗时也多,但只要是这样抄录下来的内容,无一不是核心机密。

没办法。

这年头的电报和传真都存在泄密的风险,电话这玩意儿虽然也一样,但语音是可以考通过方言加密的.....

例如此前基地和首都那边就使用过雷州话进行加密,据说温州话在某段时间的使用率也很高.....

这其实还不是最离谱的,最离谱的是当年兔子们老早就想到了这件事,于是在物流撤离的时候安排了一些温州籍贯的同志混入其中。

抵达对岸后有几位同志因为精通温州话所以进入了对岸的情报部门,为兔子们截获了不少珍贵信息。

当然了,别看这事儿听起来挺欢乐的,对于那些同志来说其实都是在刀尖舔血。

同时由于两岸往来困难的原因,他们有很长时间都没法见到父母亲人,甚至有的人就此终老在了对岸。

视线再回归现实。

接着钱秉穹将手中的名单抖开,对徐云说道:

“小徐,咱们这一次回国的留美科学家人数不算很多,只有109人。”

“并且不出意外的话,除了这109人之外,接下来不会再有其他批次的科学家回国了。”

“他们在两天前刚刚抵达了魔都,现在应该在前往津门的水路上,具体的安排首都那边还在讨论中。”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

109人。

这个数字其实比他预期的还要多不少。

1988年秋天的时候。

中科院的王德禄和杜开昔二人开始了一项“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的研究课题,他们先后采访了44位科学家。

这些采访形成的105盘磁带由于种种原因被尘封了很长时间,直到2013年的时候,收录了31位科学家口述的《19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访谈录》才正式出版。

这本书还在徐云写小说的时候起到了很关键的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