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严肃起来,认真的说道。
万事有利有弊。
粮点虽然让大明控制了粮食,但明初不是明末,人均田亩有巨大的区别。
粮食太多了。
粮食多了,堆积在仓库,不但是浪费,更对于经济是伤害,对粮价的稳定同样是损伤。
迁移几十万军户去亦力把里和哈密,把积粮出去,不但扩大了田亩数量,又壮大了大片井制度,还刺激了经济的循环等等。
好处数不胜数。
“当亦力把里和哈密,与塞南一样的发展起来,人们会用脚做出选择的。”
听到儿子的计划,朱棣点了点头。
塞南行省的台吉们,犹如温水煮青蛙一样,失去了对牧民的控制,牧民们加入了当地的工业。
就跟嘉靖朝与俺达汗停止了战争,要不了几年,塞南的牧民们就放下了刀枪一样的道理。
从边疆稳定,互通开市的那天起,注定了塞南台吉们对牧民的控制力下滑。
因为人们的日子好过了,不愿意再去打仗。
没有人听台吉们的,那他们还算什么台吉。
越是与大明互通开市的地区,越是与大明和睦,越是没有得到大明互通开市的地区,越是和大明打仗,以战争逼迫大明互市。
而只要看过互市的内容,就明白互市好处的大头是大明。
不提明朝。
清朝的蒙古台吉们,各个都向晋商欠债,每年实际上在为晋商们打工。
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模式。
同样的道理。
亦力把里和哈密才多少人口,真的发展起来,地方的首领根本无力阻挡。
人们希望过好日子,这就是人性。
洪武二十六年。
其余物资不计,粮税总额高达,米两千四百七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石,麦四百七十一万两千九百石。
洪武三十一年。
北方十一行省和一地区,以及应天府征收的粮食不可计数,按照征收的比例,高达米两千九百二十六万八千五百二十石,麦七百三十九万五千二百石。
增加米四百五十三万九千零七十石,麦两百六十八万二千三百石。
其余牲畜渔豆不计。
米麦五年间的税收,合记增加了七百二十二万一千三百七十石。
各仓爆满,堆积到仓外犹如山。
地方官仓爆满。
北方十一行省和一地区的官府都向朝廷送来了喜报。
在洪武三十一年的年关。
结束了从宋朝以来,需要南方供应北方粮食的历史,也让粮食产量产生了海量的富余。
同时。
在新军撤离哈密的半年后,嘉峪关向应天府传来了急报。
安克帖木儿被鬼力赤汗毒害。
鬼力赤汗南下哈密,攻破了哈密城,哈孩虎都鲁率安定卫征伐鬼力赤汗大败而归。
脱脱只得几十骑逃脱,投奔嘉峪关寻求保护。
整个哈密一下乱了起来,嘉峪关也失去了与亦力把里的联系,脱脱请求嘉峪关新军出关,击败鬼力赤汗为他的叔叔报仇。
“年后吧。”
朱棣说道。
现在年关,谁有心思去打仗,怎么也得开春后在出征。
年关。
无数的人忙碌着。
在大明税收得到历史新高的这天,并不代表大明就没有了穷人。
“需要三十万青壮?”
朱元璋听到朱高炽报出的数字,一时间怀疑自己听错了。
“是的。”
朱高炽肯定的说道。
“新军你们安排了多少?”
“五万。”
朱棣笑道。
朱元璋看傻子一样的盯着朱棣。
亦力把里和哈密,总共才几十万人口,平鬼力赤需要三十五万青壮,还是出动五万新军的情况下。
“你们这是要做啥子?”朱元璋怀疑的问道。
“三十万青壮是去建设哈密和亦力把里的。”
朱元璋懂了。
这又不是稀罕事。
当年他派徐达他们北征,动不动几十万大军,除了打仗之外,就是用来留在当地增加人口,恢复生产的。
只不过时代不同了。
当初的生产力,越往北调动的人口越少。
“只怕军户不愿去啊。”
当初人们穷,能有田谁没有动力。
现在的大明,不说人人解决了温饱,可与三十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就分田嘛,家家分个一百亩,并且永不交税。”朱棣一脸的得意。
朱元璋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