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解释道。
洪武三年。
朱棣急了。
到时候,东南亚的藩国,没有一个国家敢违背大明,因为大明就在身边。
然后到了元末,陈友谅与朱元璋的战事失利,派人赴安南请求援军,被安南拒绝。
他总有预感。
朱高炽继续解释道:“所以让二弟去广西打探安南国内形势,如确认商人们所言不虚,那么能接应到安南王室是最好的选择,当地也就需要能做主的人。”
陈书明担心明朝的反对,上奏大明的奏疏里,试图蒙混过关,被明朝的官员发现,引发了朱元璋的震怒。
“就看叔叔们愿不愿意吃苦。”朱高炽笑道。
朱元璋活的岁数长,不太信服的问道:“就这么简单?”
去边疆,不是每个藩王都愿意的,当初秦王去陕西就藩都怨声载道,觉得陕西太过贫瘠。
洪武元年。
敌,友,敌,友,随着自身国情的需要而变化。
二儿子的本事,朱棣并不怀疑,可毕竟
安南从秦朝到五代,为中国郡县千年之久,五代丢失,到了隋朝收复,唐朝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
洪武二年,安南的使者入京拜见朱元璋,正式成为大明的藩国,封陈日煃为安南国王。
逐渐以汉语汉字为官方语言和文字,穿华夏官服,中华文明辐射东南亚达到了新的高度。
朱高炽暗暗想到。
朱高炽得考虑朱元璋和朱棣的态度,摊牌还不到时候,提前布局好一切,自然就水到渠成。
而安南和占城就是改进宗藩体系的最大核心。
小黄门忙急忙慌的闯进来,打破了祖孙三人相聚的时光。
但为了防备侄儿国王,陈叔明不断增加自己女婿黎季犛的权力。
安南与大明的关系开始下滑,不复当初的和睦。
“占城使臣的告状,我们虽然派使者训戒了陈叔明,可陈叔明并没有放在心里,虽然他已经离世,却已经对我们宗主国的威信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西洋不少藩国内心失望。”
安南侵占大明广西思明府,思明府土知府黄广成向大明上奏。
朱棣有些担心。
不行还有老子。
这个时期开始,因为黎季犛的原因,他不顾国内大量官员的反对,采取了敌视大明的政策。
这件事跟他有关系。
这个时期,是安南与大明的蜜月期。
“二弟的身份不同,他去一趟广西,不但有安抚周边藩国的作用,对安南也是震慑。”
安南是朱元璋昭告的不征之国。
当然是为了收复安南做准备,朱高炽一脸腼腆的看着朱棣。
安南陈朝获得崖山覆败后,逃入安南的宋人们的鼎力相助,打败了元朝的数次入侵。
见到父皇的笑脸,朱棣也松了口气。
老二们互相攻伐,老大坐收渔利才是上策,要是把帖木儿吸引回来,变成帖木儿与大明的战争,属于没政治头脑的愚蠢行为。
陈日煃病逝,明朝应安南请求,册封恭肃王陈日煃的养子陈日熞为安南国王。
“安南不安宁。”
总之。
“他能行么。”
宁王、楚王、湘王等人,还是有才能的。
“咯噔。”
爷孙三代。
而当下。
迫于明朝的压力,洪武五年十一月,陈叔明禅位于弟弟陈煓,然后派遣使者入京谢罪。
当年的十一月,陈日煃之兄陈叔明发动宫廷政变,废陈日熞为昏德公,并宣布继位,史称陈艺宗。
朱高炽愣住了。
陈叔明失去了王位,内心痛恨朱元璋,他为了巩固自己权势的手段,也终于养虎为患。
安南之名由此诞生。
利用宗藩体系,通过改进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标。
此时。
“安南瘴气厉害,杀人于无形,你们真以为咱不想要收复安南啊。”
“他怎么了?”
宗藩关系与朝贡贸易体系的根基,就是不征之国,意义等同于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高阳郡王他……”
这也是朱高炽的想法。
乃至两百多年后,西方列强入侵东南亚,从西班牙征服者屠戮吕宋开始,用了漫长的时间,才让东南亚各国彻底去除中国化。
明军后期在安南的失败,也有瘴气的原因,朱能历史上病死在了那边,死的时候才三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
连主帅朱能都如此,更不用提下面的士兵了。
新军虽然强大,可安南没有铁道,需要使用传统行军的作战方式,而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