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绿萝裙底>武侠修真>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702章 朱瞻基与朱瞻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2章 朱瞻基与朱瞻墉(2 / 3)

虽然是武人,但是任礼并没有放下学习,明白一些经济的道理,知道如今拉合尔,包括木尔坦的发展已经陷入了瓶颈。

门口的春联写着大大的汉字,经历了风吹日晒,已经泛白了起来。

多年来兴修的水利系统,以及灌溉体系,乃至于玉米、土豆、番薯等高产作物,终于获得了朝廷的开放,开始在西部七省,以及巴里黑地区大量种植。

道路并不像国内那么宽广,只是夯实了一些,铺设了一层碎石头。

有甲的士兵,与无甲的士兵是两回事。

土房和石头房子仍然占比不少,不过多了许多的水泥钢筋楼房,以及三合土的瓦房,大明园林式建筑风格逐渐昌盛。

后世的菲律宾与澳洲是没有马的。

是个人都明白马的意义,不光是生产经济上的,更包括军事上的。

这也是有马有铠甲的西班牙人,能在人数众多,却手无寸铁的土著人面前杀死他们皇帝的主要原因。

同样。

大明在吕宋与渤尼,包括绝岛的治理总体很轻松。

土著们没有马,没有马他们的信息传播速度就很慢。

军事上更为的落后,属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他们还没有盔甲,一名骑着马的铠甲骑兵,可以在土著部落里横冲直撞,杀进杀出。

更不提明军的火炮与枪炮这些远程武器。

但是巴里黑地区不同,巴里黑地区虽然经济落后,但是人们的见识还是有的,自古以来,养马就是巴里黑地区的传统,代代相传的文化。

当然了,任礼不知道美洲。

美洲的环境,一望无际的平原,马的作用更加强大,同样的作用,十倍优势于南洋外的岛屿。如此富饶的地区竟然没有马,这是一個注定要被外来者征服的文明。

不过任礼看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谁都征服不了的巴里黑地区,因为经济的起色,竟然平和了起来,对于大明在偌大地区的管理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要巴里黑地区保持稳定,那么西部七省和北天竺就能保持一体,稳定的发展,多年后,才能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土地。

否则西部七省不能与天竺北互相贸易,各需索取,形成了各自发展的面貌,加上巴里黑地区的不稳定,长期下来不利于大明的管理和统治。

那么撒马尔罕发展初步的工业,让拉合尔与木尔坦等地区获得需要的能源以及低廉的工业品,刺激经济的发展,才是当下最重要的手段。

撒马尔罕地区能获得天竺北的农工产品,又有内地的铁道,可以获得内地的廉价物资,打通贸易的运输障碍,建设铁道是必须的,发展撒马尔罕工业也是必须的。

朱瞻墉在天竺多年。

将近三十岁的朱瞻墉还在当地生了几个孩子,多年来的军事以及地方上的治理,让他更加掌握了少年时学到的一些知识,也明白了父皇对自己说的一些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不久后。

朱瞻墉踏上了返回京城的道路,随着天竺地区的稳定,他已经没有留在当地的理由,从内心出发,他并不愿意回京。

只有在边地自己才是自由的。

不过他只能回去。

带上自己的妃子与孩子们,还有自己的亲卫们,以及部分的文武官员开始了漫长的归京之路。

庞大的队伍终于回到了撒马尔罕,开始乘坐上了火车,最后抵达了嘉峪关,最大才五岁的孩子,看着繁华的城市,与西部七省风格大为不同的建筑,激动的大呼小叫。

“叮铃铃。”

蒸汽机工厂。

北平大兴区

工厂下班后,厂门口形成了“自行车流”。

安逸舒适,生活水平高的工人们成为了最大的消费阶级,市面上出现的任何新的商品,必然最先出现在京城、上海、北平、江苏、广州、武昌等地的商铺里。

当这些地方普及后,新问世的商品开始往其余地区铺设。

自行车的问世到普及,技术上的成熟发展的非常快,特别是军中的大采购,海军在南洋基地的采购是最大头,极大刺激了自行车行业的繁盛。

虽然橡胶行业生产基地主要在南洋,可生产自行车的工厂,大兴区在技术上并不弱于人,很快有了自己的商号,南洋生产的自身车较小,大兴区生产的自行车讲究大。

“叮铃铃。”

工人们骑在自行车上,敲响了铃铛声,既是提醒路人,也是变相的卖弄。

自行车,缝纫机,怀表。

每名工人家庭想要娶上媳妇,家里是必然要有这三样物件的。

而原来的被褥与锅碗瓢盆被替代了。

“每名工人每天工作四个时辰,工厂有自己的学校,保障工人子弟的教育,培养新的人才,保障社会发展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