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5.死灰复燃(1 / 3)

“我们继续说汉军出征, 第三路是卫青的好友公孙敖。与李广一样,公孙敖也遇到了匈奴人,惨败。不过公孙敖比李广好一些损失了七千骑兵, 虽说九死一生, 但至少还有三千幸存吧!”

“因为损失严重,公孙敖同样是判了斩首, 以金赎为庶人。”

“四路人马,两路惨败, 一路无功而返, 于是压力全到了最后一路卫青身上。这个最年轻, 且没有任何经验的将领,他会给汉武帝一张什么样的答卷呢?”

“《史记·卫青传》关于这一战, 就一句话:青至茏城, 斩首虏数百。听着是不是很简单, 好像也没什么值得称颂。但这寥寥数字,于大汉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自汉高祖‘白登七日’之困后,汉军终于打破了匈奴人不可战胜的神话。”

“好!”刘邦高兴的只拍大腿。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说某某将领让匈奴不敢进犯有很大吹嘘成分, 因在此前匈奴在汉军眼里是不可战胜的。若真的厉害到让匈奴不敢南侵,又何来匈奴不可战胜之说,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一战不仅对汉军有着重大意义, 对匈奴人也非常的有‘意义’。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茏城可不是一般的城,茏城又作龙城, 是匈奴的祭天圣地。这一战对匈奴单于的刺激大概就如同匈奴有支军队长驱直入到高祖庙蹦迪了,蹦完后还把看守宗庙的人及供奉的东西一锅端走后诸位汉皇的感受吧!”

虽然不知道什么是蹦迪,但刘彻却听懂了主播的意思。这个假设有多让汉皇们血压升高,汉朝臣民就越明白龙城之战的概念。

刘邦、刘恒、刘启、刘彻:但是吧——这个比喻,大可不必!他们明白, 他们可太明白这一战的意义了!

“刘恒倒是生了个好命的孙子!”吕太后想到。

自从知道未来是刘恒一脉继承了皇位,吕太后的心情就颇为复杂。从她的立场上来说,应该解决了刘恒这个后患。可解决了刘恒又有什么用呢?不是刘恒夺了大汉天下,而是她死后,他们这脉守不住这大汉天下!

“这一战不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体现了卫青如同神般的将帅之才。我们前面说过了卫青在这方面并没啥经验,是个生瓜蛋子。出兵初期,追随卫青的士卒应该是很不安的,他们没有追随李广的士卒那么信任主将,愿意为主将抛头颅洒热血。”

“然后在龙城之战前,汉军并不知道龙城所在。也就是说出兵之初,卫青也有像公孙贺一样存在无功而返的风险。这个时候,未来的博望侯张骞还被软禁在匈奴,没有回来,汉军对匈奴和西域的了解很少。一路孤军深入,可能什么也找不到亦或是撞上匈奴主力。”

“因此,到达龙城前,卫青至少要面临以下压力:孤军深入若找不到目标,茫茫黄沙中缺粮断水怎么办?深入腹地,他们只有一万人撞上匈奴主力怎么办?面对这些压力,若士兵途中不愿意相信卫青的判断,不赞成继续前行怎么办?”

“年轻的卫青顶住了以上所有压力,仿佛能预知前程一般,带领所部深入千里,找到了龙城,然后带着他的骑兵踏入了这座匈奴人的圣城。此战,汉军得胡首虏七百人。”

“若以虏获和其他两路汉军折损来计算,整场战役,大汉是亏得。可就汉匈态势而言,却起到了战略意义。这场战役对大汉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后世甚至有人认为,即便是其他三路都全军覆没了,卫青这一役却也足以实现汉武帝的战略布局。”

“因为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打破了,因为汉武帝终于找到了他可以实现宏图伟业的将军。这个雄才伟略,虽未亲征却堪称战略大家的君王,找到了能够让他如指臂使,实现所有战略设想,甚至超过他预期的将军,而他的另一只手也正在茁长成长中。”

“汉武帝谥号中的武是威强睿德的武,也是穷兵黩武的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是汉武帝的两个重要时期,而我就非常简单粗暴的将卫霍之死作为了分水线。汉武帝前半生左手卫青,右手霍去病,是威强睿德曰武的汉武帝,后半生,卫霍先他一步陪葬茂陵,汉武帝便只剩下穷兵黩武的武了。”

“因此无数人都忍不住想假设,假设汉武帝少活十年,又或者霍去病和卫青有一人可以陪他走到后来,是否能够避免那场几乎让大汉倾覆的灾祸。当然了,这只是后人的一点妄想,历史之所以沉重是因为他没有假设,遗憾太多却无法逆天改命。”

每次天幕提到他的神将会先他而去,刘彻的心就特别凉。这种凉意甚至让他觉得没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神将在身边,即便真能求得长生都不香了。

“就在卫青直捣龙城这一年,被匈奴羁押十年的张骞终于等到了匈奴人松懈,带着随从逃了出来。虎口脱险,张骞却没有立即返回大汉。这个带着皇帝结盟月氏等西域诸国目的的汉使在被匈奴羁押十年,脱困后想的第一件事不是逃回来,而是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

“可惜西域诸国重利轻义,虽然备受匈奴欺压,却并没有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