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对经史典籍的解读,构建出的虚妄叙事世界之中。
而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之中,所有的儒学士,都会不约而同的陷入一个回音壁困境。
在封闭的环境里,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会不断地重复,并且在重复的过程中,这些意见不断地扭曲、夸张、扩大、极端,处于这种封闭环境下的大多数人,会慢慢趋同这种反复扭曲、夸张、扩大、极端的声音。
国子监的监生们,在封闭的国子监环境里,陷入了这种回音壁的困境之中。
皇家理工学院的院生不吃监生的大米,但还是因为这种闭塞之下的规训,监生们,还是认定理工院生是下贱的、不务正业的、奇巧淫技的蒙蔽圣听。
在国子监这个回音壁里,学正的声音显然是最大的,而监生目空一切的偏见,就是学正们的教育造成的。
“陛下,国子监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们正在培养一群绝对的、精致的利己者,或者说我们培养出来的不是儒生,甚至是片面的杨朱学子,只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视个人感官的物质、利益,高于一切。”张位面色凝重的解释着他的奏疏。
按照回音壁困境去推论,大明教育出现了大问题,培养儒学士的学堂,培养出来的都是杨朱学子,而且是不提‘取一毫而损天下,亦不为也’的利己者,甚至连杨朱学子都算不上。
所谓绝对,就是只利己,而且是损人利己。
“所谓精致,陛下,这个需要细细解释。”张位把很多现象总结到了精致二字里。
“这些利己者,他们能言善辩,他们都很聪明,有很好的老师,甚至非常有教养,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合法的,仪态上无可挑剔,他们精于世故,老道老成,而且能做出忠诚的姿态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他们很懂得利用规则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他们的精致。”
张位解释清楚了精致二字,陛下雷霆之怒之后,他思考了许久,用极为简练的话,表述清楚自己的想法。
“你这话,看起来有些危言耸听,话里话外,多少有点大明教育已经天塌地陷了。”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奏疏,面色古怪的说道。
张位一脸焦急的说道“陛下,这不是危言耸听!大明现行的教育,就是在培养绝对精致利己者!陛下,元辅曾经说不弘且毅之辈,国贼也。”
“国子监监生的种种行径,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一旦让他们掌控了权力,对于国朝、对于江山社稷的危害,甚至大于王次辅这些佞臣对国朝的危害,陛下,培养这种精致利己者的所有人,不是渎职,而是犯罪!”
“咳咳,张祭酒慎言,慎言。”朱翊钧提醒张位说话小声点,这话让王次辅听到了,王次辅这个八十岁的老年人,怕是要找张位这个五十多岁的年轻人单挑了。
人王崇古明明是反贼出身,不是佞臣。
“你说的有理,万历维新以来,也一直在试图做出改变来,但效果不佳。”朱翊钧说起了张位提到的问题。
大明皇帝、元辅自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朱翊钧十岁,张居正讲弘毅二字的时候,就注意到了,但是这十四年,大明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振武、富国四个字上,对文教这块的维新,确实是有些欠缺。
“陛下,臣有罪。”张位俯首说道。
面对这种困局,张位选择了一个剑走偏锋的办法,他抄皇帝作业,他对皇帝成长经历进行了全面的复盘,最后得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种地。
这就是张位不恭顺,甚至是胆大包天的地方。
皇帝,是天生贵人中的贵人,是天上人上人,但皇帝总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除了开国自己奋斗出基业的君王之外,大多数的君王,其实都是骄奢淫逸、空谈误国的帝王。
皇帝今日如此的英明,绝对不是单纯因为张居正教的好。
张居正在教书育人这方面,其实挺差的,他的很多弟子,走着走着,都跟他走散了,甚至反对他。
大明有过一次主少国疑,那明英宗也是接受了士大夫的教育,如果单纯的靠士大夫的教育,那不会成为明君,甚至很有可能是个昏君。
陛下如此英明,其实是参与劳动、参与生产的结果,这是张位在对皇帝成长经历,进行了全面复盘之后,得到的一个结论。
“陛下,连潞王殿下都知道米煤几何,知道何时下种,何时浇水,潞王殿下监国时,很多殿下知道的事儿,大臣们反而不知道。”张位说起了混世魔王朱翊镠。
朱翊镠是个混世魔王,在京师折腾出了好大的动静来,但朱翊镠的很多决策,都是非常脚踏实地,而不是一厢情愿。
李太后宠溺潞王,这是众所周知的,李太后自己也知道,慈母多败儿,朱翊镠很小的时候,就一直跟着皇帝的屁股后面,所以,皇帝知道的事儿,潞王也知道,潞王的行事风格,和皇帝非常相似。
张位面色恳切的说道“陛下,五谷不识何以识天下?”
“这就是你把监生拉去种地的原因吗?”朱翊钧面色古怪的说道。
张位不仅看到了回音壁困境的现象,从现象里剖析出了问题,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