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书生意气,不大看得上为钱发愁的人。
我上的学,学的知识,都是藐视钱财的。
历史上的那些名人,书中的英雄人物,也基本没有把搞钱当做目标的。
所以我进入社会,进入这个以挣钱为导向的体系,我其实是很不适应的。
不是干不了工作,也不是挣不了工资,是真的对那种生活状态从心底里排斥。
觉得好像太重视钱就是低级趣味。
而实际上我的理想也没有很高大上过。
那些教授专家也都是需要搞钱才能维持事业和研究的。
直到现在,四十多岁,人生过半,越来越意识到钱财的重要。
不是身外之物了,没它就不自在。
因为你眼中的家人,亲人,朋友,长辈,后辈,这些人都需要钱。
他们都有自己的问题需要钱去解决,而你眼睁睁的看着帮不上忙。
而这往往只需要有钱就能解决,就能帮助到他们。
所以怎么能不谈钱呢?
当然,我也有我的坚持,我最看好的还是写作赚钱,我这几年也都在这个方面努力。
只是收效甚微。
但我看准了这个方向,我觉得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提高来达到一定的水准的。
我做自媒体,写小说,以前还写程序。
花费了很多时间,终于在今年有了一点少少的收入。
我上一本在番茄的书,很幸运的一开始就有人打赏,送为爱发电。
这对我是很大的鼓舞,让我看到这条赛道上是有光的。
后来陆陆续续的有七八个人打赏,虽然钱不多,但我觉得这条路能够走的通。
只是第一次写没多少经验,中途有很多劝退的情节,追到后面的读者很少。
而我想开创流派,也是走了一条比较艰难的路,虽然有适合自己的地方,也有很多未曾想到的困难。
我写自己,写自己的数据,写自己写作的心得,本来设想的是很好的,要围绕读者的数据来写。
但是因为读者人数不多,数据做不起来,人气不够,也就没什么话题。
所以每况愈下。
而如果一开始能稳住,能把读者留下来,逐步的滚雪球一样,才能获得好的成绩。
所以我也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这次鼓起勇气,再写一本类似的,也是重新给自己一个机会。
忽然想起一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够生存。
这是十多年前人们职场总结的成功经验。
可能是社会分工的原因,成功的人都看起来比较偏执,不然他不会在他自己的领域里投入那么多的精力。
所以一旦成功了,人们再放大去看他生活的细节,就觉得这不是个一般人。
因为一般人早就向生活妥协了,接受平凡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了。
所以写小说也算偏执吧,你看他一个人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就想弄出钱来,
这种形象在传统人士看来,是不是尤为的奇怪和不可理解。
十多年前,我妈就不支持我辞职写书,因为她不理解这个行业。
她需要的只是一个每月能拿到钱的体面,而这与我的追求格格不入。
我知道他们的道理不是完全错误,但我有自己的使命感,
我觉得我就像一棵植物,我感受到了这个方向有光,我就向着这个方向生长。
当年也有打字招工的骗局,不能说父母的担心不对,但我一直觉得写作是很正规的一种赚钱方式,
或许符合了我残留的书生属性,又或者只有那种登顶称神的成就才能真正激起我的兴奋。
今年真的很特殊,不管从国际上来说,还是从各行各业来说。
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很多人失业,很多人陷入低谷。
在这个时候能从网上挣钱,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我真的超级想弄钱,这是我的宣言,跟过去的我再见了。
重新的出发,面向未知,面向那光亮和辉煌的想象。
是的,也面向我说的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