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昭阳和江淮驱车来到海边,海风带着咸味扑面而来,吹散了他们心中的些许疲惫。
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映出一片金黄,而这份宁静却与他们正在调查的残忍案件形成鲜明对比。
许昭阳凝望着远方的大海,心中回想起那个无忧无虑、笑声如铃铛般的苗苗,她曾在这样的海边奔跑嬉戏,那时的快乐与今日的哀伤交织在一起,令他心头五味杂陈。
他低头默默捡起一块圆润的石子,用力掷向大海,仿佛想将这满腔的愤慨与悲痛一并投掷出去。
身边的江淮看出了他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用沉稳且坚定的声音安慰道:“昭阳,我知道你心里难受,我也一样。但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找到真凶,给苗苗一个交代。只有破了这个案子,让凶手受到应有的惩罚,苗苗的灵魂才能得到安息。”
两人随后开始走访周边的渔民和居民,耐心询问,细心观察,试图从这片熟悉的海域和淳朴的人们中探寻到哪怕一丝可能与案件相关的线索。
尽管任务艰巨,但他们明白,每一份努力都是对苗苗最好的怀念,也是对正义最坚决的扞卫。
许昭阳和江淮走进一间临海的小屋,门边挂着一串串晒干的鱼鲞,一股浓郁的海腥味扑鼻而来。
屋里坐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正在编织渔网。见他们进来,老妇人放下手中的活计,疑惑地打量着这两位陌生的访客。
许昭阳礼貌地向老妇人问好:“大娘您好,我们是市局的刑警,这次来是想向您了解一些情况。”他拿出警官证给老妇人查看,接着说,“最近这里发生了一起案件,不知道您是否有所耳闻?”
老妇人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悲痛,她点点头,声音沙哑地说:“你说的是那个可怜的孩子啊,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村里发生的事我还是知道的。苗苗那孩子乖巧得很,经常在海边帮忙捡贝壳、捉小蟹。唉,现在出这种事,真是让人心疼。”
江淮紧跟着询问道:“大娘,您还记得案发前后有没有看到过什么可疑的人或事吗?或者苗苗有什么异常的行为?任何细节对我们来说都可能很重要。”
老妇人沉思片刻,然后回忆道:“那天早上,我好像听到外面有动静,像是有人在海边匆匆走过,可当时我以为是哪家的早出捕鱼,就没太在意。”
许昭阳和江淮迅速记录下这些信息,并对老妇人的配合表示感谢。离开时,他们承诺会尽快查明真相,还苗苗一个公道。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继续走访其他居民,通过一次次对话,将线索如拼图般慢慢拼凑完整。
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们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下去,正义的阳光终将穿透黑暗,照亮这个笼罩在悲伤中的海边小镇。
在走访过程中,许昭阳和江淮不断发现各种线索,有的似乎指向案件核心,有的则显得扑朔迷离。
他们访问了一位年轻的渔夫,他告诉两人,在案发前一晚他曾看到一个陌生男子在海边徘徊,举止鬼祟。这个信息让两人心头一紧,立即展开深入调查。
另一位常年生活在海边的阿婆提到,苗苗出事前一天,她曾在海滩上捡到一块刻有奇怪符号的木牌,觉得可能是孩子间的玩具,便随手放在了自家门口。许昭阳和江淮立刻找到这块木牌,并迅速将其作为物证送回警局进行进一步检验。
午后,他们在一家小卖部遇到了一位常与苗苗玩耍的小男孩,小男孩抽泣着说,苗苗曾告诉他有人给她看过一张吓人的照片,并威胁她不准告诉任何人。这一消息无疑为案件增添了更多复杂性。
许昭阳和江淮一边耐心安抚小男孩的情绪,一边细心记录下他的描述,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将这些看似零散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有力的证据链。
夜幕降临,海风愈发冷冽,但两人并未因此停下脚步。他们继续深入每家每户,耐心询问、仔细倾听,希望从这宁静而深邃的海边小镇中挖掘出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以揭开笼罩在苗苗身上的悲剧之谜。
他们的身影在昏黄的路灯下拉长,尽管疲惫不堪,但那份对正义的执着和对真相的追求如同灯塔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每一次敲门,每一次交谈,都承载着他们对苗苗深深的怀念以及对犯罪绝不姑息的决心。
在走访即将结束时,许昭阳的手机突然响起,是警察孙文斌打来的电话。
孙文斌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许警官,江淮,好消息,局里已经批准我们去隔壁市调阅相关卷宗了。”
听到这个消息,许昭阳的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他迫不及待地回应:“那好,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连夜赶过去。”
然而,一旁的江淮却冷静地制止了他的冲动,“昭阳,昨晚我们熬夜查线索,现在身心疲惫,如果再连夜开车,不仅效率不高,还可能影响判断力。我看还是先好好休息一晚,明早精神饱满地出发,这样对案子更有帮助。”许昭阳看着江淮理智而坚定的眼神,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