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我若真出了事,咱家的钱也够你们花了,好好活着就行,劫狱,你疯了!”
苏良话音刚落。
唐宛眉便一把将苏良推倒,然后鼻尖碰着苏良的鼻尖,非常认真地说道:“你若身死,我绝不独活!”
苏良紧紧搂住唐宛眉,嘴唇贴在她的耳朵上,轻声道:“此次危机过去,以后我绝对不让你如此担心了。”
“说话算数!”
唐宛眉突然咬着苏良的下嘴唇,一脸调皮的表情。
苏良瞬间明白,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
翌日。
天微微亮,群臣齐聚大庆殿。
而此刻。
大庆殿最引人瞩目的两个人,一个是苏良,一个是狄青。
狄青平叛成功,乃是当下朝廷的第一红人。
在狄青平叛期间,苏良去了交趾。
很多官员认为南境平叛与苏良没有任何关系,苏良只是借着“便宜行事”的幌子,斩杀了五名知州。
功劳可以忽略不计。
狄青入殿后。
很多官员都是满脸笑意地与他打着招呼,而苏良入殿时,一些官员则是一脸鄙夷的表情。
但他们小看了苏良的人格魅力。
狄青见苏良入殿,率先给苏良一个大大的拥抱。
他最能理解苏良的苦衷,也是在当众表态,他支持苏良。
紧接着。
欧阳修、范镇、包拯、周元、吕诲、王安石等都给了苏良一个大大的拥抱。
他们相信苏良的品格。
更是认为苏良做了一件前所未有,损己利国的大事。
片刻后。
众相公入殿,群臣也都站好了位次。
紧接着,赵祯面带笑容地走进了大殿中。
众臣拱手行礼后。
赵祯率先开口道:“今日所议,为南境之事。”
“狄汉臣率西军平叛有功,所有参与平叛的将士都应厚赏。中书已正在统计名单,预计十月初十,便可论功行赏。”
“不过,在此事前,还有一件要紧事要解决。”
“便是御史中丞苏良入交趾伏击,使得交趾兵伤亡八千人之事。”
“汴京城内,闹闹腾腾,已讨论了大半个月,朝堂亦是如此,朕收到的奏疏都能填满半个屋子了,此事必须迅速解决,不然将严重影响全民变法的进程!”
赵祯缓了缓。
“此事争议甚大。为了彻底解决,朕决定将此事放到宣德楼前公审,官员、百姓皆可监督。有对结果不满意者,当场便可提出疑问,但若此事结束时,无人有异议,然后事后再嚼舌根,再呈递奏疏弹劾,将以破坏变法罪论处!”
“朕准备派遣两名监审官,两名主审官,可有自荐者?”
这时。
就在文彦博、包拯、欧阳修三人抬脚,准备站出来的时候。
学士院的一名官员抢先走到了大殿中间。
“官家,臣以为,苏中丞在朝堂的密友甚多。文相、张相、富相、曾枢相、王计相、梁枢密使、包学士、众台谏官皆应避嫌。”
此话。
一下子将朝堂中一大半比苏良职位高的官员都否定了。
赵祯看向此官员,道:“卿之所言,甚有道理。那你觉得应该谁来监审?谁来主审?”
此官员一愣,没想到官家会反问他。
他朝着后面一望。
那些想要将苏良严惩的官员几乎全都低下了脑袋。
他们是典型的从众派。
在人群人叫的甚欢,但却不敢单独站出来。
他们知晓。
此案无论谁来主审,结果偏向哪方,都会引来一片骂声。
此官员眼珠一转,连忙拱手道:“臣……臣……以为,应该由官家定夺。”
“哼!”
赵祯冷哼一声。
他最看不上的就是这类喜欢提问题但却完全不能解决问题的官员。
“由朕定夺?朕若指定由文相、富相、或三司使等与苏良走得较近之人主审此案,恐怕你们又要站出来反对了!”
“除了他们,可还有自荐者?”
这时,王安石大步走出。
他刚走出半步,便见足足有十余名官员扭脸望向他,然后准备出列作拱手状。
这些官员自然是要反对了。
汴京城内。
无人不知王安石将苏良称为当世圣人。
若让王安石来主审,没准儿审到最后,苏良不仅没罪,反而有功。
王安石望向前方官员那犀利的眼神,又将脚收了回去。
他不是不敢。
而是意识到,若他来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