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地让岳清先出题。
“哈哈,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不瞒你说,我在来魏国的路上偶然作了一首好诗,”
“连宗主都夸奖说是难得之作。”
“不如就用这首诗作为第一题,如何?”
他的话让魏国的文人们大为震惊,
不知道是怎样的诗,
竟然能让上官白文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悉听尊便!”
公孙明月并未被他所震慑,
神色依旧如常。
“轻舟已过绿野萍,满目萧瑟不见春。”
“羊肠犹见冻死骨,贫母怀抱幼儿眠。”
“万里黄沙裹红光,良驹低头食糟糠。”
“盛世佳期有人享,不见墙下累尸骸。”
这首诗一出,
上官白文脸上显现出难以掩饰的轻蔑,
不仅是他,
在场所有非魏国的文人也都有同感。
岳清诗中的“绿野萍”指的是周魏交界之地,
也就是陇西道的边缘,
他以此诗描绘了自己到魏国后所见的一切,
路上饿殍遍野,黄沙掩血色,
无疑是在讽刺魏国朝廷无能,
导致陇西遭受这样的旱灾。
魏皇的脸色也沉到了极点,
没想到这岳清看似不起眼,
作出的诗却是如此尖锐的侮辱。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公孙明月了,
期盼她能抵御住岳清的这波攻势。
公孙明月微微蹙眉,
作为文人,
她自然明白接下来这首诗的分量。
沉吟片刻,
她缓缓开口,
“人有万亩千顷粮,却无半粒还家乡。”
“天有风雨知房檐,碧波晴空忘爹娘。”
“三月三日离家去,双亲苦劝不听降。”
“终有一日儿成狼,磨刀霍霍向爹娘。”
“好!”
听到公孙明月所作之诗,
魏皇忍不住高声叫好,
完全不顾帝王的威严。
原因无他,
公孙明月的诗完美接住了岳清的所有攻势,
她把周国比作魏国之子,
儿子不思进取,离家出走,
后心性大变,要刀指父母。
既然魏国已是父亲,那么陇西的事自然轮不到做儿子的来管。
这才是关键所在。
果然,
岳清和上官白文听完这首诗,脸色都变了,
变得极其阴沉。
“我只听说过公孙才女温婉贤淑的名声,却不知还有这样伶牙俐齿!”
岳清皮笑肉不笑地嘲讽道。
“先生不知道的事,还多着呢!”
公孙明月淡淡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