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清康熙的釉里红碗,是这些瓷片里面比较精品的。
釉里红这个工艺,是以含氧化铜的彩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再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
由于铜在高温下,易
流动和挥发的特性,釉里红烧造难度大,成品率极低。
而釉里红自元代创烧,明朝中期产一度衰落,清朝康熙时得到恢复和发展。
一只碗通体施白釉,内壁光素无纹,外壁用釉里红线描口,衔接缠枝宝相花的夔龙纹。
纹饰华丽,线条清晰,鲜艳的釉里红落于莹洁的白底上,红白对比清新明快,热烈又不失深沉。
底部的圈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
另一只碗,则是外壁以通景画的形式,绘制的八仙过海图。
釉里红细线描绘波浪纹,青花绘八仙人物。
以波涛翻滚的海浪为背景,八仙神采奕奕各执法器,驾驭神物渡海而来。
碗的残上,现存的八仙有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韩湘子、曹国舅、汉钟离。
碗心青花双圈内,也以釉里红波浪纹为背景,青花绘持杖的寿星和梅花鹿。
器内寿星与外壁八仙人物相呼应,突出贺寿的主题。
这两只残缺的青花釉里红碗,基本都可以恢复至90。
陈林有种预感,这两只碗若是修复过后,应该是非常有美感的物件儿。
那种残缺美,却是完整的物件不曾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