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娟则是和王传芝的媳妇儿聊家常。
这位表嫂自然是羡慕她的,当然也不仅是李景程考上举人,而是王氏原本就比秦氏要宽和,待媳妇儿更好。
秦氏强势,在秦氏的手底下做儿媳,日子可想而知。
吃过午饭,又停留片刻,王氏和李景程、苏秀娟便启程返回钱塘村。
秦氏得知李景程他们要去京城,难以掩饰震惊的表情。
“这也太快了吧,这就要去京城了。”
王和说道,“从涿州府去京城路程倒是不远,可景程想着先去京城置办宅子,然后安心读书。”
“如果能在京城早些结交几位厉害的先生,对景程读书也是有益的。”
“他们能在京城买宅子?”李景程要怎么读书,结交什么样的人,秦氏不感兴趣,她震惊的是李景程能在京城买宅子。
“景程有这样的打算,自然是可以的。”
“何况,早点去京城也可以多些挑宅子的余地。”王和说道。
“咱家怎么就不能出一个读书人?”秦氏酸溜溜地说道。
“那是因为妹夫是读书人,李家才能出读书人,秦家和王家往上数几辈都没有读书人。”王和说道。
“我就是说说,你何必用这些话来堵我。”秦氏气呼呼地道。
“我这心口堵得够难受了。”
王和一脸迷惑地看着秦氏,心想,这有什么好堵的。
妹妹来了,又没有拿话噎她,更没有跟她阴阳怪气,依然对她很客气,很尊敬。
秦氏纯粹就是自己给自己找气受。
王和不再理会秦氏,想着李景程给他联系的生意。
他去库房将样品全部盘出,然后又把这几次去南边看到的新鲜的东西画出来,准备去涿州府的时候,给铺子的掌柜看,希望能做成这些生意。
将来生意做大,或许他们王家还能在河上买一条船,专门跑南北生意。
恢复王家祖宗的荣光也是他的希望。
*
翌日,王氏带着李景程、苏秀娟、李月凤等人去给去世的李老爹上坟,烧纸。
这就要去京城,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好在李月凤留在了钱塘村,可以经常帮着自己爹扫墓。
也不至于把墓地荒芜了。
该办的事情办妥,明日一早他们便准备返回涿州府,开始筹办去京城的事情。
从李老爹的墓地回来,李景程便去了村长家。
村长给了他消息,一百亩田地买好了。
朝廷局势稳定之后,卖田地的人倒是不少。
有很多原本就在城里住的人,前些年战乱频繁,便搬回乡下。
现在局势趋稳,他们又从农户变成了商户,或者是回城做官。
土地原本就是不断流动的商品。
李景程在村长的带领下查看了田地。
“一整片地不好找,不过这两片田地挨着也近。”村长说道。
“之前种地的都是老把式,地养得不错。”
“最关键的是,灌溉也方便,收入不少。”
“而且离咱们钱塘村近,照看起来也方便。”
李景程对这些倒是没有太多要求,毕竟不是他自己耕种。
他们离开钱塘村能照顾李月凤的机会就少了,留下这些田地够他姐姐一家生活。
“村长辛苦了。”李景程说道。
“这有什么辛苦的?这样的事情一年多遇到几回才好呢?”村长笑着说。
四十亩田全部都来供应私塾。
这简直就是白送银子。
希望钱塘村的私塾能够开起来,多出几个厉害的读书人。
午饭的时候,李景程便将买田置地的事情告诉了李月凤和周维。
王氏露出震惊的表情。
因为这件事李景程事先没有跟她商量。
“一共买了一百亩田,就在村东头,离咱家不远,七八里路的距离。”李景程说道。“”
“上午的时候我去看过,地不错。”
“其中四十亩留给村里的私塾,算是我为村里做的贡献。”
“剩下六十亩大姐和姐夫你们来种。”
李月凤满是意外和惊喜。
“我一个人哪里种得过来,这三十亩田已经够我忙活。”
“得学着雇人来劳作……”李景程说道。
“一百三十亩田,你一个人哪里种得过来?”
百亩田地已经是一个小庄子了。
“怎么种,雇什么人,你和姐夫商量着定吧。”李景程对李月凤和周维说道。
周维对李景程自然感激不已。
他现在的生活是完全靠着李景程托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