屑,觉得她爹是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才打赢两场仗,到后来恨不得直接跪舔,把她爹夸成了神兵天将。有年轻的小副将看不过眼,说他们连脸都不要了,这些老将一致表示:你们懂个啥,跟命比起来脸算个屁,武将就是要用拳头说话,用实力说话,谁能以最少的伤亡带他们打胜仗,谁就是他们的主帅,别说当他们主帅,就是当他们爹都行。
一直在养伤的祖父听说了这些,非要下床出去溜达,侍卫怎么劝都劝不住,那腰板儿挺的,伤口都崩裂好几回,气的随军大夫天天破口大骂,祖父却不以为意。
路上有人问祖父伤怎么样了,祖父:“什么,那小子又打胜仗啦,哎呀,不就是打了几场胜仗嘛,都是小事儿,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哈哈哈哈哈哈。”有人说祖父该回去休息,祖父:“什么,我教的好?哪里哪里,我就是偶尔提点他几句,可别说什么虎父无犬子哈,那话我不爱听,我不爱听哈,不爱听。”
后来还是大夫去找她爹告状,她爹过去训了祖父一顿,祖父才老老实实的养病。可娘亲说,是因为所有人见到祖父掉头就跑,祖父没法跟人炫耀只能乖乖回去躺着。娘亲在讲这些的时候一直是眉眼带笑的,看得出她很喜欢陆家人,在陆家也是真的很幸福。
那场仗耗了将近三年,最终北戎国撑不住先退了兵,皇上下旨,让她爹陪着祖父回京养伤,派了一个姓万的将军接手北境。这场仗没有谁输谁赢,北戎国损失了近一半的士兵,估计又会消停很多年。
而龙云国这边,牺牲的百姓和士兵也是不计其数,被北戎国占领的五座城已经满目疮痍,要想重建好还需要很长时间。这个时候让陆家人回京,众人都猜测,皇上这怕是忌惮陆家,在削陆家的手里兵权,事实也确实如此。
早年的皇帝是个励精图治,仁德爱民的好君主,可人过中年也开始走大多数皇帝的老路了,或许是想着自己兢兢业业这么多年,该享受享受了,顺德帝开始广纳后宫,沉迷享乐,经常是晚上刚听完枕边风,白天就上朝抽风,众大臣苦不堪言。
那个姓万的将军是万贵妃的亲哥哥,也是个人人皆知的草包,可皇上还是派他去了北境,就是因为万贵妃说,定北军怕已经成了陆家军,左右北境的那些老将都经验丰富,有没有陆家人也不会影响大局,北境正需要一个皇上好拿捏的主将,又哭哭啼啼请罪说自己不该干政,可不忍心皇上的江山落到陆家人手里。就这,皇上还真听进去了,甚至觉得万贵妃一心为了自己而感动不已,给了很多赏赐。
祖父很无语,啥伤三年了还不好,还要养,可谁让人家是皇上呢,说你有病你就有病,没病就自己找病。说你要养伤,那你就不能活蹦乱跳的,于是祖父虚弱的翘着二郎腿,躺在马车里吃了睡,睡了吃,以长胖十斤的状态回到了京城定北将军府。
对于可以在家无限期休息,祖父很开心,祖母在生下小姑姑后血崩去世了,祖父一直想要个女儿,更何况这是妻子用命换来的绝世珍宝,只会更加心疼,无底线的满足所有要求,巴不得能多跟女儿相处,所以祖父毫无负担的过上了打儿子、哄女儿的快乐生活。
可她爹就没这么轻松了,皇上不仅没有任何封赏,甚至连个一官半职都没给,只是偶尔挂个名,去哪哪哪儿巡查,或是去哪哪哪儿剿匪。她爹那些跟着上过战场的属下,一个个憋屈的要死,为她爹也为他们自己。她爹一边要安抚这些下属,一边要看着祖父和小姑姑别把将军府点了,还要抽空去确认一下二叔还活着吗,有没有被打死。
后来爹爹娘亲相爱了,外祖父向皇帝请辞,表示自己为国操劳半生,早已力不从心,想带着家人回江南老家。皇帝先是假意劝说,可碍于外祖父去意已决,只能万分心痛的答应了。外祖父在走之前,请皇帝给娘亲和爹爹赐婚。那天外祖父跪在御书房,把一个满是不甘却败给女儿的老父亲演绎的淋漓尽致。老臣的最后一个请求,皇帝不好拒绝只能答应。
娘亲觉得外祖父为了她放弃一切太不值了,她可以不嫁的,外祖父却说,要感谢娘亲给她一个名正言顺离开泥沼的机会。与赐婚圣旨一起下到陆家的还有另一道圣旨,给她爹封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小将军,封号圣恩。呵,皇帝这是连装都懒的装了。
爹爹娘亲成婚后,外祖父就带着外祖母去了江南。祖父还是一样的日常没什么变化,爹爹没什么事儿做,整日和娘亲黏在一起,风花雪月、甜甜蜜蜜,就是她抚琴他练剑那种。二叔倒是很忙,他是京城纨绔的头儿,每天忙着和其他纨绔一起惩(招)奸(猫)除(逗)恶(狗)。小姑姑不像其他大家闺秀,她是琴棋书画样样不会,什么规矩礼仪统统不学。偏偏喜欢研究药和毒,祖父当然全力支持,还专门请了师傅教。小姑姑在京城贵女圈子里名声并不好,只是陆家人都不在意。
其他朝臣看风向不对,也都对陆家避之不及,更有甚者还落井下石。陆家在京城,却像个孤岛。陆家都已经这样了,皇上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可他就是不放心,还是对陆家出手了。
陆朝雪听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