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况凶危,但不管匪徒们多么可恶,但黄天一下莫非王土,他们都算是我大新子民。”
“本将,不忍乱杀,尤其对老弱妇孺。”
程老县令总算明白过来,于是道:“谢军侯,你的意思是,若破了匪寨,一定会有些妇孺,你不忍她们丧命,会安排那女军卒,看护她们。”
谢玉:“本将就是这个意思,uu看书虽为将,也知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道理,若不提前安排……。”
“还请程老放心,剿匪事毕,本将自会解散本次在清县招的军卒,无论男女。”
程老县令立刻恭手道:“难得,谢军侯也有儒家的慈念,不用顾忌老儿,放手去做就是。”
然后,热情去帮忙登记,想要入营报仇的女子女妇。
见共识达成,谢玉找到一布帛,拿起毛笔模画起来。
不许久一人头像,出现在谢玉手中。
让卫士把本县捕头找来,谢玉把画像交给他,让他去找人。
只是,这捕头拿起画像也是一惊,道:“将军这手画像……,咦,这不是牛二吗?”
谢玉:“牛二是谁?”
捕头:“只是,街上一闲汉,将军找他。”
谢玉:“能找到吗!”
捕头:“三个时辰内,保证牛二出现在将军面前。”
谢玉:“好,对了,本将不是将军,是军侯。”
捕头:“是,将军,我去找了。”
谢玉摆手让他出去。
之后,谢玉继续看本地县志。
果不许久,那牛二就被捕头抓回县衙。
两鞭子下去,就没骨气的招任了。
说是,本县大户,何庄主,雇佣他们,让他们怂恿招匪的家户,前来县衙门口哭诉,程老县令又最看中民心民气,一定会帮腔。
合力下来,说是一定能让朝廷来的将军,出兵剿匪的。(感谢书友“红尘邀你一起共赏”的3张推荐票,“魂醉湘西”的5张推荐票。。)
这是教员的话,果然让清县城的士绅震惊,然后更是热情了。
但,谢玉还拒绝了剿匪军进清县城,而选择了清县城外以前的老军营寨,做驻扎。
这时,随处军的民壮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在军中匠作的指导下,开始修补营寨。
而谢玉带着几命卫士,随着程老县令来到县衙,拒绝了他安排的接风洗尘。
而是让程老县令,关于清县城匪患的县志拿来。
这才是第一手的文字资料,而不是那些夸大的状告之言。
又请,程老县令,给自己安排一些曾经经历过,匪患伤害,尤其被绑票过的人。
让谢玉见一下。
人老成精的程老县令,一听谢玉这么安排,立马就知道谢玉是那种知兵事的军将。
自是不含糊,立马安排去了。
刚翻阅县志没多久,突然外面吵闹声,夹着甚至哭泣声,向这边传来。
谢玉正觉稀奇,突然有衙役快步走来,拱手道:“军侯大人,县衙外,来了百姓,前来哭述,望大人尽快发兵剿匪。”
“其实,不瞒大人,小人兄长本人清县前任捕头,就是因为不愤匪徒抢盗民财,才出手救民,不幸为匪若杀,这才补缺的。”
谢玉暗呼:“有意思,有意思!”
随后道:“前面引路,看看去。”
说完,把手中的县志竹简放下,把案几上的佩剑挂在腰间,起身向外走,身后自有卫士跟上。
到了县衙门外,满是人头,不少披麻戴孝,多数还是女子。
谢玉一看就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
只是,当谢玉刚出县衙门。
有心人眼睛一亮,立刻大喊:“将军来了,将军来了,剿匪的将军来了。”
这声音一出,立马引起了众百姓注意。
虽然这人缩头了,但他成功了引起了谢玉注意,待会儿,谢玉再找他算账。
群情四起。
“将军,你要你我报仇呀,我家男人……。”
“将军,我兄长……”
“将军,我老父……。”
“将军,我老母……”
“我要报仇,报仇,不知将军,还收兵不收。”
这话,听的谢玉眼睛一亮。
立刻,立刻使了点内劲,如同炸炮一声。
“安静……。”
没想到,这个挂剑披甲的将军,有如此嗓门,顿时被镇住了。
见场面一静,谢玉趁机道:“乡亲们,本将乃是假军侯,不是将军,莫要叫错了。”
“还有,大家想要剿匪心愿,本将自然知道,朝廷也是听到了大家呼声,这才派遣本将,前来剿匪。”
“只是,眼下剿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