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魏家这百年世家在京城的地位也是极高的。
先帝为了感谢魏家几代帝师,也是特意对魏家行了封赏。
而这个封赏就是魏家可以再京城之内,最繁华的一处,也就是在皇宫范围的附近,建造宗祠。
而且暗处宗祠建成之后,还是先帝亲自去提的字。
因而,连番的殊荣之下“魏氏宗祠”在众人的眼中的,自然也是有着不一样的地位的。
这不,端看凌中南在听见邬左说他家是住在魏氏宗祠之后的表现便知这魏氏宗祠有多不同了。
当然了,这话说回来,身在魏氏宗祠的邬左,那身份上比起先前他所谓的“卫五爷”,不免又要高上了几分。
而且还不止是这样,原本凌中南能够谎称接到了上头的旨意,但在面对家中与官场有很大联系的邬左,却是不成的了。
毕竟这魏氏宗祠可不是个摆设。
这些年来,皇家对魏家的恩赏可不止这一点半点的,可以说,除了不曾将魏家的女儿纳入后宫之外,魏家在朝堂上的威望,可是丝毫不逊于蕙蓉皇后背后的虚假,以及圣皇贵妃所在的白家。
对此,凌中南也是有所耳闻的,所以
,对上自称是魏家人的邬左之后,想来他也是不敢再胡言乱语的了。
然而,邬左算错了一点,那便是此事并非是凌中南在说谎,而是他背后还有人在暗箱操作。
因着便是邬左已经“自报家门”了,凌中南仍旧还是坚持着原来的说法。
听着凌中南坚持,邬左眼底不由闪过一丝诧异。
要说凌中南是相信了他所说的魏家之人的身份,那么就应该不会再耍诈用上头有令的消息来骗他了。
所以说,这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凌中南并没有在说谎。
而他没有说谎,就说明在这之前,有人假传了圣令。
而那个假传圣令的人,邬左虽然不知道究竟是谁,大可以肯定的是,绝对和后宫的人有关。
而后宫说到底真正能够影响到前朝的人,就只有蕙蓉皇后和圣皇贵妃而已。
最终与这二人相对应的,便是二皇子和三皇子了。
想来这其中一人必然是在暗中做了什么手脚。
不仅影响到前朝的消息灵通,更是让后方的这些灾区都受了牵连。
依照邬左的设想,想来是某位皇子早早的便知晓了这里的情况,而且他也是早早的盯上了
这笔用在北部的赈灾款上。
也就是说,若是没有鸿轩帝突然将此事推到邬左头上,那么这赈灾的事儿,很可能就是交给那位在暗中做了手脚的皇子的。
如此一来,因着先前便同凌中南等人打过招呼,所以,这赈灾的事儿,说不准也是要这些城主们自行解决。
所以这话到最后,受苦的还会是老百姓们。
对于邬左自己的这番擦侧,态度自然不会模糊的认同,而是一脸认真的对凌中南道:“凌城主,既然爷的身份你也清楚了,不若就同爷直说了吧,这赈灾站的事儿,究竟有什么猫腻?”
凌中南听邬左这么说,不由目露不解的望着他:“这位爷,您这说的是什么话?救助站乃是朝廷发下的旨意,哪里会有什么猫腻?”
对于凌中南的说法,邬左自然是不会苟同,当下只是一脸深沉的望着他道:“凌城主,我魏家人素来说一不二,若是没有猫腻又何须骗你?”
听邬左这么说,凌中南一想也觉得对,当下也是不由得拧这眉头回想了起来。
当时来下旨的好像是宫中的宦官,而他凌中南又不曾见过鸿轩帝身边的宦官,自然是
不会认识鸿轩帝身边的宦官长什么模样了。
且不说凌中南认不认识鸿轩帝身边的宦官,就算认得了,那宦官也不可能从鸿轩帝身边离开,而后不远千里的来到这里传旨不是?
所以说,这根本就是个不解的局。
无论凌中南是否认识鸿轩帝身边的人,就拿董升翰来做个例子吧。
鸿轩帝若是要下旨,自然是不可能让给董升翰千里迢迢的来送圣旨的了,而若是换了旁人,凌中南不认识也是很正常的。
如此一来,若是有人假扮了宫中的太监,来对凌中南下旨,也不是不可能的。
对此,凌中南显然也是想到了。
当时那太监来向他说明要他建造救助站的时候,并没有留下圣旨一类的信物,只有口头上的交代。
而当时凌中南还有些谨慎的问了一下,而后听他说是因为北部分属的城池太多,陛下不好各个都写一道圣旨,所以就让太监口头上交代了一番。
因着他的这个解释还算合理,凌中南便没有再怀疑什么。
因而在那太监离开之后,凌中南便开始烦恼起了该如何解决赈灾救助站的事儿,直到遇见了邬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