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勤快的往阿祖的房里跑,讨好卖乖的那劲儿势要压住他弟弟一头。想起他入睡前杨茂德总是读书给他听,于是他也拿了杨茂德那本厚厚的西游记,打开书抱在怀里然后有板有眼的给他弟弟讲故事。
阿祖惊讶的发现他已经能认识一些字了,当然想要通读句子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将杨茂德头一天给他讲的故事章节,能复述个七八分,也许语句不太通顺但是故事情节和轮廓却十分清晰。
也许是孩子之间的特有磁场,小国泰能快便接受了他哥哥的声音,只要一听到便把脑袋动来动去的像是在寻找,小国清讲故事时他也显得安静不少,这个良好的现象发生在白天。等到了晚上依旧是让人头疼的夜哭小魔王,阿祖自然不能把大儿子挖起来熬夜让他陪弟弟,所以这个月子坐的十分痛苦,阿祖瘦了连带着茂兰她们三个也瘦了一大圈。
小国泰的满月酒没有国清的百日酒隆重,毕竟杨家的大孙子是不同的,不过这天来坐席的人也不少,远处没到的也给杨家带了人情。竹子陪孙私娘进屋来看娃儿,茂兰就赶紧把夜哭小魔王
的事情说了,孙私娘笑道:“莫啥,小娃夜哭不稀奇,老人说这个叫前世长情,心头上带了泪水来的,这样的娃儿重感情。”
不过孙私娘还是喊竹子去灶屋端了小碗米汤来,用小勺舀了点慢慢喂到小国泰嘴里,一边喂一边念叨:“天惶惶地惶惶掉下一个夜哭郎,喝了我家的水,吃了我家的粮,安心睡到大天亮。”
小娃不挑嘴喂白水都喝得香甜,小半碗米汤喝完便打了个哈欠开始犯困,孙私娘说如果还哭,就在院子里找些旧衣做个百家衣给他贴身穿着。也不知道是不是孙私娘这念的咒有效,接下来的日子夜哭的现象好了许多,虽然夜里喂奶和换尿布依旧哭得惊天动地,但基本上还是能放在床上安睡。
六月入夏,杨茂德往县城送了油回来脸色变得十分难看,晚上吃了夜饭的饭厅里,他将听来的消息告诉大家:“四十万的国军战败,豫中三十多个县城被日军占领。”
阿祖掩了掩小嘴:“咋这么快?”
“五月二十五的时候打下的洛阳,接着一个月的时间,就占了河南全境。”1944年春夏之交。这一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受到重创后,孤注一掷在中国发动空前规模的“一号作战”,意欲打通直通南方的大走廊。
日军5万余人的兵力,打垮了40万人的国军,郑州、洛阳等38座城市被日军占领,仅用38天就完成了这一阶段任务,这便是现在所说的豫湘桂战役,日军投降前最后的疯狂,这一战中日军共投入兵力51万余人,而一个月的时间损失兵力近20万。
这一个月里,蒋()介()石为他对这片土地犯下的罪孽交付了代价,“中原王”汤恩伯部向豫西撤退时,“历史性一幕”发生了:豫西山地的农民举着猎()枪、菜刀、铁耙,到处截击这些散兵游勇,后来甚至整连整连的解除他们的武装,缴获他们的枪支、弹药、高射炮、无线电台,甚至枪杀、活埋部队官兵,五万多国军士兵,就这样束手就擒。
恼羞成怒的汤恩伯,这位河南民众口中的“四害”(水、旱、蝗、汤)之一,把中原会战失败的罪责推到河南百姓身上,破口大骂河南人都是卖()国()贼。但跟他的部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守卫洛阳的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后来回忆说:“在阵地十八日之激战中,输送军食、伤兵,皆人民自动为之。”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大灾之中,这支军队曾在驻地汜水县节省军粮大力救灾,在民间广为传颂。
民心便是如此,黑与白来的分明。
此时的杨茂德他们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面对已经来到家门口的战争,众人显得十分的无措与慌张,也只有年岁最大的杨老爹还能平静些:“别人过日子我们也过日子,出去打仗我们没这个本事,但是真的打到门上来了,老子也不是孬种。”
“老大你明天开始带人挖防空洞,算算大院里头有多少女人和娃儿,要保证能藏得住这么多人。”杨老爹哼一声:“真要是有小鬼子摸上门来,老子倒要看看他娃能比土匪脑壳硬?”
杨茂德答应一声,心头有些后悔地里全被种上油菜,本以为灾年过去了好日子总能盼来,但这兵荒马乱的真要是打起仗来,还是要手里有粮心头才不慌。
但是把地里的油菜拔了补种粮食又太可惜了,只得期盼着不要那么快打到家门口,最少等到他们多做些准备。杨老爹吩咐的防空洞就在大院靠后山的地方,领着开挖的是伍哥,杨茂德住到了县城里头随时打听着外头的消息。
同样关注战局的还有杨县长,他们叔侄两个算是有了共同目标,杨茂德往杨县长家走的也勤了些,大伯娘对此甚不满意,不过很快便发生了一件事分散了她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