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75章
一连三日同常清念腻歪着,周孩的好心情如同春日藤蔓般疯长,蔓延至再次上朝时仍未休止。
阶下众臣察言观色,敏锐发觉龙椅上的帝王格外和颜悦色,往日里那番冷肃君威消散得无影无踪,反倒有些化雨春风的温和似的。眼见得皇上龙颜大悦,朝臣们的心思顿时活络起来。平日里那些拿出来必要挨顿痛批的事儿,今日都被一股脑地搬上台面。而皇帝果真云淡风轻,无论听见多荒唐的蠢事都不动怒,摆手提点两句便也罢了,仿佛世间再无什么事能惹他烦心。一时间,大殿之上气氛融治,君臣和乐,仿佛当真回到尧舜之世去了。众人纷纷感叹今儿可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一个个押着脖子等前头的人禀完,便立马抢着上前奏事,恨不得今日这朝会能开到后半夜去才好。排在后头的大臣一面翘首以待,一面在心里直犯嘀咕:从前倒没听说大婚还能教人转了性子,端看皇帝如今这脾气秉性,倒真成了个名副其实的"仁君”。
莫非这就是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果真还是小常后有本事。然而好景不长,待听得礼部尚书上奏选秀之事后,周孩怡悦脸色立马冷沉下来。
还没等袁尚书将话说完,周孩已然拂袖起身,怒而撂下一个“滚”字,今日这喜乐融融的大朝会便戛然而止。
之前已禀过事的大臣们暗自庆幸,喜滋滋地回府上歇着去了,甚至畅想晌午定要小酌几盅才是。
而那些尚未来得及开口的,站在殿外徘徊不去,禁不住好一番捶胸顿足,简直恨透这袁尚书不开眼!
瞎子都能瞧得出,皇上今日高兴全然是因为大婚,不然还能是为着瞧见他们这些老脸?
端看皇上对小常后那热乎劲儿,大伙儿便是用脚后跟想想,也知道皇上不会立马同意选秀。这袁尚书偏哪壶不开提哪壶,能不挨吡儿吗?后来不知是谁先起的头,给袁尚书取了个"袁滚"的诨名。而袁尚书本就生得身材圆滚,这诨名起得倒也贴切。众人背地里听闻,皆是哈哈大笑,一时在坊间传为笑谈。
永乐宫中,金灿灿的桂花盈满枝头,香气馥郁,煞是喜人。常清念靠坐在软榻里瞧着,唇畔便不由自主地浮起浅笑。因着遇喜后不宜迁居,常清念便未曾搬去凤仪宫。这几年住下来,永乐宫中早已栽满各种花卉,一年四季,皆有景致可赏。真要立马搬走,常清念倒还有些舍不得。
将新做的石榴红宫裙收进箱笼里,锦音凑回到常清念身边,笑吟吟地提起:“娘娘,今日在早朝上,礼部尚书袁大人又提议选秀来着。”常清念闻言从窗外收回目光,淡淡瞥向锦音,哼问道:“皇上怎么说的?”
锦音努力忍笑,转着眼珠答道:
“皇上直接一个'滚′字,将礼部官员全骂了回去。现下各处都传开了,都道咱们娘娘与陛下伉俪情深。”
常清念也不禁挑起唇角,心下满意,这才又欢悦起来,扭头接着赏景儿。承琴端着碗水粉汤圆进来,闻言跟着笑道:“皇上这是不要新人呢。”
用银勺舀起汤圆,承琴轻轻吹凉,这才递到常清念唇边,低声问起道:“却不知娘娘打算如何处置那些旧人?”
常清念张口含下,软糯香甜的汤圆在口中化开,一股暖意流遍全身。她昨日翻过彤史册子,如今宫里虽还有些才人宝林之流,但都是周孩未曾临幸过的。
“愿意出宫还家的,皆赐金放归。”
常清念思忖片刻,咽下葡萄馅儿的糯团子,轻轻呵着口中热气:“铁了心不肯出宫的,便择日挪去西三所,和先帝爷那些太妃太嫔,一处荣养起来罢。”
承琴默默听着,暗想娘娘今儿还挺高兴?竟还给她们两条路子可选。“虽说是留在宫中养着,但前提是她们得安分。”常清念顿了顿,语气倏然转寒:
“不安分的,就找个僻静地儿绞死,塞去慕陵西园里躺着,正巧和岑妃她们作伴。”
锦音和承琴相视一眼,都不由暗自抿嘴,心心道这才是她们娘娘。即便如今身为人母,瞧着仿佛金盆洗手了似的。但料理起那些妄图同她作对之人时,哪还有半分仁慈好性儿?
锦音福身应声,又问道:“娘娘,此事用不用先禀与皇上?”常清念闲来无事,便掀开炕桌上摆着的方匣,虚张声势地哼道:“你们着人去办就是了。他若敢说半个'不'字,以后就别指望本宫的孩儿会叫他一声'爹爹。”
周孩方从外头掀帘进来,一耳朵听见这话,赶忙纳罕问道:“朕又哪里惹着娘娘了?”
背地里耍威风被正主撞见,常清念顿时难为情起来,不由遮着脸儿轻咳一尸□。
锦音和承琴闻声,顿时朝常清念挤眉弄眼。见常清念柳眉倒竖,连忙憋笑退了下去。
明明软榻上有的是地方,周孩偏要和常清念挤在一处。温热掌心贴着女子小腹,周孩如往常般同孩儿打过招呼,顿觉浑身都熨帖起来。
在永乐宫里坐着,可比瞧见朝堂上那群老不修欢畅多了。待殿中宫女悉数退下,没人瞧见她自打嘴巴,常清念这才软身靠进周孩怀里,低声说了说处置后宫之事。
周孩听罢,连忙满口答应,又轻笑揶揄道:“朕哪敢忤逆皇后娘娘?不然日后孩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