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我早些年喜欢折腾,总想自己挣点钱,别总问父皇要钱,父皇看我管得像模像样,因此将一应皇庄都交给我管。大明历代皇帝攒的皇庄田地,竞然不及一个内阁大臣,夏阁老,合适吗?”当然不可能合适。
“臣之前得知手下的人打着夏府的名号在外强抢民田,已经命人送了回去。臣知不妥,故已经上折请陛下收回臣名下的所有田地。这份奏折只是没有来得及送抵京城而已。"夏言说着已经将刚从朱福宁那儿拿回来的奏折再要递以朱福宁。
“既然如此,那就速速送回京城吧。我也想看看,其他人有没有夏阁老这般老成谋国。"朱福宁相对满意。
可是,底下的人听得心惊肉跳。
杀一批人不够,朱福宁还想让活着的人自己把田地交上来?朱福宁知道这样一来她把大明的文官都得罪了吗?一个公主,她这样干事,哪怕皇帝宠着她,皇帝就真能护住她?等到将来一群当官的联合起来,到那个时候朱福宁必死无疑。夏言对于这样一句话,岂敢受之。
他原想朱福宁哪怕真想肃清浙江,也要费些时间和心力,结果朱福宁来一招借刀杀人,无差别攻击。
没错,所有人都认为朱福宁疯了。不疯也断不敢教唆百姓杀官的事。“那就先分着田。至于其他阁老手里的田,等京城来消息再说。对了,有个事还忘记跟你们说了,浙江诸王联名上了奏折,以无功于社稷,愧不敢受百始奉养,也不敢再受朝廷厚待为由,把他们的田全都献出。重新分田。也包括他们的田。“朱福宁手里捏着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丢出来,每一个都让人大受震撼。官绅,浙江本地的官,死得七七八八,好的,确实也留下了,侥幸逃过一劫的官,根本不敢再反对。
接着朱福宁问起京中的重臣,他们占据的田地是相当多的。夏言作为代表,他将所有的田献出去。
有他出这个头,朝堂上一个个都懂得嘉靖决心的官员们,也会识趣的将田都交出去一些的,哪怕不是全部。
结果,原来不仅是官绅,连皇家宗亲都提出献田。这不可能。
大明朝这些皇室宗亲,都由朝廷供养,多少年了,越来越多的大明宗室占据国库收支的半数以上。
以天下养朱。这是大明朝的问题所在不假,架不住太|祖朱元璋早年定下的规矩,谁敢言废。
本来还有人想,朱福宁对官绅狠怎么的,她有本事对自家姓朱的人也狠一狠。
下一刻,朱福宁告诉他们,她还真准备做。“我这些天也忙得很,领着我那些堂叔堂哥们看看大明百姓在无处容身,绝望的时候会做出什么事。要命还是要田,他们不蠢,自然知道该怎么选择。”像是知道众人的疑惑不解,很难想像大明宗亲会上这样自绝好处的奏本,心情不错的朱福宁告诉他们。
草!无数武将心里骂了脏话。
可是,这种事情想想就很爽好吗?
对,祖宗的规矩,但凡不是想让人骂他数典忘祖,意图叛国者,都不可能敢改朱元璋定下的规矩。
那一个个宗亲们懂事,愿意把田交出去,好让大明有税可收入,大明江山还在,有什么问题?
如果说在没见朱福宁之前,几个武将除了一个谭纶是真对朱福宁心服口服的。
一照面,对朱福宁一系列安排,知道朱福宁做下的事,武将们都服了。大明竟然还能出这样一个厉害的公主,难以想像,实在难以想像。不过挺好。
江南的问题,官绅勾结,与倭寇私通,诸王欺民。瞧,短短的五天,百姓不堪受苦,奋而杀贪绅,解决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