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一片,竞然对于一个倭国也无法容忍?“怎么,对于一个学我中原文化,却敢一再进犯挑衅我大明,杀我百姓,掠我百姓的小国,你们认为不该灭?想楼兰杀汉使,多少年了,谁不以破楼兰为功。他倭寇敢杀我众多百姓,不灭他们,何以令诸国臣服?“朱福宁倒想问问看了,在她面前的这些人,哪一个认为不应该要灭倭寇的,说来听听。“该灭,当灭。“有这想法的人很多,不过是朝廷没有这方面的意思,他们不能贸然动手罢了。
“那你们去吧。把倭寇灭了,此功你们必能流传后世。对了,倭寇之种不留。我大明不要他们那样的人。"朱福宁又补上一句,言语间都透露着对倭寇的恨。她一点都不想要留其种。
这,好狠。
无数人同样的想法,没有一个人敢宣之于口,默默的低下头,闭上嘴。等人都散了,几个武将没能忍住的扯住谭纶,“你怎么从来不说这位公主跟个杀神一样的?”
“公主不嗜杀。"谭纶受到的震撼丝毫不亚于他们,可是他也不知道朱福宁这是怎么回事,好好的一个公主,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了?不不不,浙江的情况与其花心思跟他们争,和他们斗,确实杀了干净。不不不,他怎么可以这样想。
谭纶急得想把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甩掉。“公主的意思是皇上的意思?”
这样一个问题由不得他们不正视。
“那就要看朝廷知道浙江发生的事什么反应。“谭纶也帮朱福宁操心起来了,她这样的干事,完全不顾后果,真是不怕以后有人找她算账?江南的官,在大明占据相当多。
虽然朱福宁这样一杀是杀得相当痛快,活着的那些人未必会放过朱福宁。最最重要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不知道会不会为朱福宁撑腰。“我们还是先回去。灭不灭倭寇可以放一放,千万不能让倭寇上岸。”这个时候谁要是让倭寇上了岸,朱福宁绝对会第一个饶不了他们。而京城里,很快八百里加急也终于送到内阁里。本来对于朱福宁在浙江一再的折腾,内阁有意见的人不在少数,直到这样一份朱福宁以民杀官的奏报有人念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