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驾亲征鼓舞军心,尽快平息内乱。”
“哀家思索几日,也觉得你该去御驾亲征。”“那孙儿就劳烦皇祖母照看后宫与太子了。”皇帝顺着皇祖母的目光,看向正在与奴才玩蹴鞠的太子,他对这个孩子的感情很复杂。
他并未想太早册立太子,但大清内忧外患,皇祖母义正言辞说大清需要太子稳固朝纲,加上朝中重臣附议,皇帝压根没有拒绝的余地。可笑的是他们还编造出帝后情深的谎言,紫禁城内外都流传着皇帝偏爱元后,才不顾体统和祖宗规矩,于春秋鼎盛之时早早册立储君。从保成被皇祖母和朝中势力选择为储君人选之时,皇帝就知道这个儿子迟早都要取代他的位置。
没有人会真的关心皇帝的安危,只因早已有了稳定朝政的太子,随时都能安稳的皇权更替。
太子是那些人选中的新傀儡,直待他有一日不再听话,就能随时扶植太子上位。
这些年来,皇帝唯一的执念,就是不准让任何人染指保成的教导,即便朝政再繁忙,他都要亲自将保成带在身边教导。他对保成,存着矛盾至极的父子亲情,同时又对这个孩子存着敌意和忌惮。他与自己的亲骨肉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他要日日面对迟早都要虎视眈眈争夺皇位的太子,但同时这个孩子又是他最爱的儿子。皇帝与太子相处的每一日,都在舐犊之情和皇权斗争中不断割裂和撕扯中煎熬。
两年之期太过漫长与折磨,他已骑虎难下,做好有去无回的最坏打算。皇帝要御驾亲征平三藩之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承乾宫里,吴雅惊的差点将手里的茶盏给打翻在地。
康熙帝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御驾亲征?
她记得历史上康熙一生三次御驾亲征,都只为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准噶尔汗王噶尔丹。
康熙帝在位长达六十一年,经历战争无数,但却只御驾亲征三次,三次都是为噶尔丹,他在三藩之乱根本没有御驾亲征。吴雅头痛欲裂,随着历史的偏移,她逐渐失去知晓未来的金手指,真不知皇帝此次御驾亲征,究竞是福还是祸。
皇帝御驾亲征前夜,因皇贵妃还在坐月子不便出行,吴雅奉命来到乾清宫,将皇贵妃准备好的请安折子亲自呈给皇帝。此时吴雅拿着皇贵妃的折子来到乾清宫,就看见乌泱泱的人群,各宫的主子娘娘们统统都挤在乾清宫门囗。
吴雅哪里肯让自家娘娘落下风,于是鼓足勇气挤进人群中。梁九功早早的就守在大门口,一看到乌雅氏冒头,就赶忙扯着嗓子让承乾宫皇贵妃娘娘先来请安。
吴雅挺直腰板,代表承乾宫入了乾清宫内。皇帝正在试穿锁子甲,见乌雅氏来了,下意识张开双臂。吴雅一愣,赶忙上前,伺候皇帝穿脱沉重的锁子甲。“万岁爷,娘娘在月子里不便前来,叮嘱奴才来给万岁爷践行,万岁爷您在战场上一定要保重龙体,娘娘和奴才们都等着万岁爷凯旋。”“嗯,你也保重,等朕回来。"皇帝嘴角浮出清浅笑容,沉声说道。“是.“吴雅见皇帝似笑非笑的看着她,她心里有些发怵,赶忙垂下脑袋,伺候皇帝披上铠甲。
待替皇帝佩戴天子剑之时,吴雅看见了她做的剑穗挂在天子剑柄上。她心想皇帝还真是对皇贵妃与众不同,甚至连皇贵妃送的东西都贴身带着。伺候皇帝穿戴铠甲之后,吴雅回到承乾宫竞然接到皇贵妃让她明日一早在大清门代表承乾宫给皇帝践行的任务。
她只能四更天不到就起来,揉着惺忪睡眼,到大清门恭送御驾。她寻到一处角楼,目送御驾离开,梁九功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侧。“哎呀乌雅氏你怎么来的这么早。”
“梁公公怎么没随御驾一道前往?”
梁九功意味深长看一眼傻乎乎的乌雅氏,幽幽道:“万岁爷让杂家在紫禁城守着″
“阿?梁公公要亲自在紫禁城守着什么宝贝呢?“吴雅好奇问道。“那自然是万岁爷最珍贵的宝贝。“梁九功欲言又止看着乌雅氏,并未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吴雅见梁九功不肯说,于是也不再追问,扭头看向御驾离开的方向,就在此时,皇帝忽然勒马转头望向角楼。
吴雅猝不及防间就与皇帝对视,她正有些不知所措,却见身侧的梁九功伸手朝着皇帝挥手送别。
吴雅有样学样,学着梁九功的样子,伸手朝着皇帝挥手别。梁九功还真是御前最得宠的奴才,皇帝竞然伸手回应梁九功。皇帝走出几步就会转头望向角楼,直到御驾出了大清门彻底消失在眼前,吴雅揉着都挥麻的手掌,开始奉承起身边的梁九功。“奴才真是羡慕梁公公,您真是所有奴才的楷模,您瞧瞧万岁爷多惦念您啊。御驾亲征都不忘挥手与您道别。”
“阿这,啊对对对,你说的都对。"梁九功被乌雅氏这句话噎着,不知该如何告诉乌雅氏,她在羡慕的人是她自己。
康熙十八年五月初六,今儿皇贵妃出月子,她沐浴更衣之后,就让人将后宫这几个月积压的账册统统送来。
“娘娘,您今儿才出月子,多歇息两日再处理后宫琐事吧。”吴雅端着一盏参茶,捧到皇贵妃的面前。
“本宫都快坐两个月的月子了,这些时日,有你在帮着处理事务,本宫很放心,只不过本宫在床上躺着许久,若再不活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