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在李素一人身上,包括太子李承乾。
李素很清楚李世民的问题并非出自真心,事实上下一步如何行止想必李世民心中早有了主意。
今日在帅帐内问他不过是故作圣君姿态,以示广纳良谏的帝王胸怀而已。
尽管清楚李世民的用心,李素还是决定说一些不好听的话。
因为他发现如今在这个大营内,自己能说话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而李世民,也越来越耳背了。
沉吟片刻,李素咬了咬牙,道,“陛下,王师伐远,疲而奔行,是为兵家之忌也!”
“若大军仍集结一股,共进同退,其结果无非两种,一曰大胜,二曰大败
!”
“所以,臣还是当初的想法,攻克辽东城之后,我军应当分兵而击!”
“一支北上而拒靺鞨,以断高句丽有可能存在的援军,一支南下以攻安市,一支东进直取平壤!”
“分兵而击,可分担此战风险!”
“就算有一两支偏师战事不利,至少能保证一处是大胜,此战便不算败!”
“若三支皆有建树,则高句丽全境大半入我大唐手中。”
“到了那时,我大唐才算是真正掌握了主动,高句丽这个国家也等于被我们平了大半,灭国指日可待。”
帐内众将面面相觑,然后沉默不语。
这小子最近有点疯啊……
程知节不停地瞪着李素,给他使眼色。
李素浑然未觉,只是盯着李世民的脸。
不知为何,帐内竟陷入了尴尬的气氛中。
良久,太子李承乾的冷笑声从角落里传来。
“分兵之策我父皇早已否之,李县公此时又复提起,真是念念不忘啊……”
李素转过头,平静地看着他,“文臣死谏,武将死战,此为臣道!”
“陛下否我一次,难道我便不能再谏?”
“只要我认为是正确的,纵谏千次又何妨?”
“太子殿下,帅帐内一言可定千万将士生死,不可意气之争,还请殿下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