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难了大哥。”
“不难呀,这难啥呀?”
“大哥您总说的境遇是啥意思啊?”
“你可以理解为环境与遭遇。”
“大哥你能不能简单的给我讲一下啥叫境随心转啊?”
男孩烧了一壶水,又泡了杯茶,回复道;“好啊,哈哈哈。”
“谢谢大哥,大哥你真是太好了。”
“哈哈,行了别溜须了啊,我给你简单点讲。”
“好嘞。”
“一个有钱人住了一个很普通的酒店,那么他会感觉这个环境非常的不好,看哪感觉哪低级,看哪感觉哪很差。
但是换了一个没什么钱的人,第一次来住这家酒店时,他看什么都新奇,看什么都感觉好,甚至就连洗手间里给准备好的一次性洗漱用品都觉得很高级。
环境还是那个环境,那这个环境是好是坏呢?”
“这个,这个跟这两个人的认知有关系吧?”
“对,相同环境下,产生了不同的感受与想法,那么不代表这个环境的好坏,只因人而异,两种认知在相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心灵感受,也就是说,境的好坏与所处环境关系并不大,或者说其实是跟自己的认知有着实际性的关系。
比如我从未吃过冰淇淋,当第一次吃的时候,我感觉这个冰欺凌是那样的好吃,比我以往吃过的雪糕要好得多。
而你总是吃冰淇淋,你感觉这个冰欺凌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太普通不过了。
这个冰欺凌同样也没变,而我们却有着不同的感受与理解,所以结果也就不会相同。”
“大哥,这个道理我懂,但是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转啊?”
“很简单嘛,改变自己以往的习惯性认知,比如你每次吃冰淇淋的时候,都当成是自己第一次吃,虽然心里知道已经吃过很多次,但是你总当成第一次那就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大哥,那如果把这种状态放在人身上呢?”
“同样是一回事儿,就比如你的朋友中,有一些人最开始你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感觉这个人很好,但是在之后的某一天里,他说了什么话,或者做了一件什么事儿,令你感觉之前的你想错了,你认为他这个人其实并不好。
但是没多久后,你发现这个人说的那些话和做的事儿,都是为了你好,你又觉得他超级好。
又过去几个月,你从另一个人口中得知,你的这个朋友那样做其实并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他自己,于是你对他的感官再次扭转。
那么这个人同样没变,一直都是你在根据他的一些行为,利用以往的认知习惯去本能的分析利弊,这个结果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这个,这不正确吧?”
“哈哈哈,无关正不正确,你在本能的用利弊角度去看这个人时,对你有利时自然觉得这个人很好,对你有弊时也会感觉他不好,这都是习惯。”
“那怎样才能不受这种认知习惯控制呢?”
“你只需把心收回来,无需关心他人的好坏,只做好自己便可,感觉谁好时没必要去攀附,因为别人有再多的钱跟你其实没啥太大关系,感觉别人不好时咱也不去踩上一脚,因为他过得好不好同样跟你没有鸡毛关系。
你能做的就是遇见什么人都坦然相处,不羡慕他人的奢靡,也不嘲笑别人的不堪,这才能把心放正了。
要不然那就来吧,自己会随着外部的境遇不停流转,看多了有钱人的生活,你就会感觉以往所过的日子都是尼玛的狗血不堪,哪怕明知道自己没什么钱,同样也会看不上那些有着三万五万存款的普通人。这会令你骄傲自大看不清眼前的自己。
反之,身边都是一些普通人,整日与你聊天都是工作中的鸡毛蒜皮,或者一丁点的成就就向你吹嘘,亦或者抱怨着什么有钱人多坏,然后如何欺压普通人。同样也会让你跟着产生仇富心理,一边低头挣钱一边抱怨着社会的不公。
这都是自己被境给转了。
想要不受影响,他们谁说什么你都别管,也别参与,不管身在何方,只管做好自己,努力的学习提高认知。长时间的去吸取周围环境中向上的特质,摒弃抱怨。
过个十年八年你再看看,你将与这两类人有着巨大的差异,同时又兼备两者身上的优点。
得势时不狂,依然会尊重他人,亦或者去帮助别人。
落难时不低迷,还能反升起你的斗志,那能活不明白就怪了,哈哈哈。”
“这点我懂啊大哥,但是我不知道咋做啊?”
“从心灵上去改变自己,训练自己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涵养,以及身在各种环境下不被外物消磨意志的决心。
要学会跳出人与事,不纠缠,站在外部去分析特点。
大哥给你讲两个故事,从前有个人找了一个售楼处去干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