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绿萝裙底>都市言情>穿在1977> 第554章 兑换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4章 兑换(1 / 4)

4月26日,星期三。

陈凡上午在徐教授的办公室里,跟着老师学了一上午的古文,……这位老爷子不讲武德,明明说好的聊中国通史,结果变成了春秋和史记,这也就罢了,到后来竟然还不知不觉聊上了论语、诗经和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和通史有关系吗?

还好他之前练过,加上这段时间疯狂苦读,不敢说对历史钻研有多深,反正上下四千多年的编年史还是可以张口就来,加上以前的学习成果,才勉强应付下来。

然后喜提任务三篇。

徐教授要求他随意选择三个历史事件、并各写一篇论文。

我学文学的,为什么要学历史?

陈凡当即表示,本学期结束前,一定上交!

不就是三篇历史论文么,小意思。

央妈纪录片《中国通史》看过没?他看过!

整整100集,再现了从中华文明起源,到一把革命之火烧了大清,涵盖了古往今来众多历史事件。

开拍之前就从社科院、博物馆、史学会等单位请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做顾问,里面的内容绝对靠谱。

到时候挑三集复制也就完了。

不过复制归复制,他还是得把这三个事件的相关历史资料搞清楚,要不然可撑不住徐教授的询问。

话说回来,跟着徐教授学了一个星期,他已经有点摸到老师给他安排学习过程的脉络。

以历史作为切入点,一方面可以学习古文、乃至于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从中汲取营养,用以充实现代文学,另一方面也能沉淀自己。

历史最能沉淀人。

陈凡毕竟还是成名太早,趁着文坛青黄不接的空档,以几十篇对十几家复刊的省级文学杂志进行狂轰滥炸,在新人还没培养出来的时候,便在文坛中独占一档,比普通的年少成名还要更胜一筹。

再加上之前徐教授读他的文章,感觉有些散乱、缺少一个核心,因此才用这种方法,让他慢下来、静下来,好好沉淀、成长。

若是以后能顺利从徐教授手上毕业,那就不是在文学界立足的事儿,而是在整个文坛、文艺界,都将有足够的底气和声望。

徐祖瑞的真传弟子,必须有这样的地位和实力。

最重要的是,江大三老互为一体,他们几十年来所教育过、遍布全国各界的学生,都会是他坚实的后盾!

……

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陈凡便出现在作协。

广告已经打出去三天,初步结果应该已经出来了。

也就是早在报纸上和作协门口都做了声明,只接受邮寄报名,要不然省城和周边地区的文学青年,都要跑到现场报名。

因为快啊。

现在自然没有现场接待的烦恼。

陈凡走进一楼的一间大会议室,这里面正忙得热火朝天。

一包包的信件被堆在门口的墙角,十几个工作人员忙着拆信、登记、收钱。

有些人是寄汇款单,这部分自然还要去邮局取款,还有些人则是直接将钱夹在挂号信里邮寄过来。

寄平信的几乎没有,要么汇款单、要么挂号信,因为更快、而且更安全,一般不会寄丢。要是为了省几毛钱寄平信,丢了报名费是小事,没报上名才损失大。

边慧芳正捧着笔记本来回统计,看到陈凡进门,她立刻小跑着过去,满面红光地说道,“主任,截止到现在,我们已经收到报名信一万两千多封,其中一大半来自本省,其余的也来自周边省份。

我问过邮递员,他说更远地方的一般要一周左右才能寄到,所以现在应该还有很多信在路上,具体数量无法估计。”

陈凡轻轻点头,“跟何主席汇报过了吗?”

边慧芳,“何主席刚刚才来过,我跟他汇报过了。”

“好。”

陈凡点点头,随即说道,“记住了,等收到两万封报名信,立刻用电话通知文汇报和江南日报,刊登报名截止通知。”

边慧芳赶紧记下,写完后顿了一下,她脸上不觉有几分犹豫。

陈凡看了看她,“是不是觉得,我们只招两万人,等收到两万封报名信的时候,路上还有很多报名信没有寄到,到时候人数肯定会超出?”

边慧芳立刻点头,不解地看着他,问道,“既然您想到这一点,为什么不提前通知他们刊登公告呢?”

她敢确定,明天这时候,收到的报名信一定会突破两万,如果再晚一天刊登,到时候不就有更多人的信寄到了么?

陈凡哈哈笑了笑,也不解释,只是说道,“你按照我说的去办就行,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说完转身就走了出去。

经楼梯上二楼,何青生办公室里,许启珍和谭庸都在。

陈凡敲门进去,何青生立刻站起来,大笑着说道,“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报名?”

“我刚去看过。”

陈凡走到沙发上坐下,“已经有一万两千多人报名。”

许启珍在一旁立刻笑道,“对,一万两千多,每人10元的报名费,那就是12万多。”

谭庸夹着烟哈哈大笑,“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信寄到,两万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