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绿萝裙底>都市言情>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二百三十一章 轿跑量产计划以及火箭发射(6.8K二合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一章 轿跑量产计划以及火箭发射(6.8K二合一)(3 / 4)

系列功能。

这玩意在十多年后不稀奇,但是在当下这还是正儿八经的高科技,更别说智云科技搞的辅助驾驶,其实和早期出现的一大票辅助驾驶不一样,它要聪明的多!

这玩意本质上,实际是一个驾驶ai!

甚至不进行性能限制,不进行严格控制的话,哪怕是现在的‘智行’ai,也能够对车辆进行自主控制,根本不需要什么人类操作……当然,安全性无法保障就是了。

因为无人车相对比机器狗,无人机其实要更复杂,难度其实也更高。

为了避免自家的无人车上路后,摇身一变就变成了马路杀手,所以智云科技方面可不提供纯无人驾驶方案,只给了辅助驾驶方案。

按照智云科技内部的无人驾驶级别顶级,这是属于l2级别,至于智云科技的无人车团队的目标,初步是l4级别,而最终目的是l5级别。

即完全自动驾驶,全程都不需要人为介入……这也是智云科技为了未来的智能城市所准备的无人交通解决方案。

不过即便是l2级别,那也足够惊人了!

而且之所以定义在l2级别,也是为了避免法律风险……

无人驾驶的话,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法律问题,那就是自动驾驶状态下,出现了事故,责任是属于驾驶员,还是属于厂商?

一旦你宣传自己的驾驶技术是属于真正的无人驾驶,比如l4的话,好了,责任大概率就得属于厂商的了。

所以为了避免法律风险,海蓝科技未来把这玩意推向市场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说是什么无人驾驶,自动驾驶之类的词汇的,而是会说“自动辅助驾驶”之类的词汇,重点在于辅助。

然后出了事故就和厂商没啥关系了,我这只是辅助驾驶系统,谁让你驾驶员没有及时接管车辆啊!

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不然的话车企得被告死,分分钟面临一大堆的天价赔偿最后破产,并且会严重影响企业声誉,车辆品牌价值。

所以,你会看到很多车企明明技术已经挺不错了,但是一个个都是只敢标称l2++++,绝对不会说自己的是什么自动驾驶。

这就是出于规避法律风险。

————

看了一圈原型样车后,徐申学对这玩意还是充满了信心的:“既然车子搞得差不多了,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宣传造势了进行发布了,美国那边的特斯拉都已经快要量产了models了,我们也不能落后太多!”

包永言道:“我们也一直在关注特斯拉的动向,他们的第一款车型是跑车,尽管车很不错,但是成本太高,量产一辆是亏一辆,而这款models是属于他们的量产车型,根据他们公布的一些情况来看,性能相当优秀!”

“但是我们在智能驾驶领域有绝对优势,据我所知,他们的车型并没有智能驾驶,只是纯粹的电动车而已。”

徐申学道:“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先用智能驾驶定下品牌基调!”

徐申学随后和包永言又商讨了一番车辆的首发宣布以及后续的量产发售事宜。

按照计划,原型车为代表的车型,只是作为一种超高端车型的的标杆,走概念车路线……这玩意成本太高了,不管是电池还是激光雷达又或者是毫米波雷达,在现阶段都是属于非常昂贵的东西。

如果按照原型车这样全部满配的话,再加上研发成本,生产成本等,售价低于一百万那就得亏本。

所以真正的量产车型,其实是需要简配车型,尤其是在辅助驾驶上,激光雷达虽然也用,但是只能选配少一点,然后以视觉辅助驾驶为主。

智云科技之前已经战略投资了一家海外的视觉算法公司,其视觉算法很不错,然后再融合自家的驾驶ai,搞起来的纯视觉驾驶方案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更何况还搭配了激光雷达为辅。

双管齐下,以确保安全。

电池上,也可以走低中高三种档次的搭配方案。

最终核算下来,其标准版,再加上兴能源补贴后大概能够把售价拉低到五十万元。

这个价格虽然依旧属于非常昂贵的车型,但是海蓝汽车为这个价格弄上去了一大堆高附加值的东西。

用包永言的话来说,光是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的自动辅助驾驶的名头,就值得最少二十万!

海蓝科技的纯电轿跑,是支撑的起来这个价格的!

当然,即便如此也不奢望太多的销量,新东西要想获得大众的认可,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海蓝科技的前期策略,就是重点宣传自动辅助驾驶,争取直接把传统油车拉开车距,主打高科技属性。

发布会预计在四月份举行,然后开始接受预定,至于量产,那得九月份以后了,而且只能是小规模量产,真正的大规模量产估计得要到明年了。

在这个时间里,其实海蓝汽车这边还需要趁着量产开启之前,进行细节上的继续打磨。

但是在开启了发布会后,先弄出来几十台当样车,用来进行宣传,顺带在徐申学的婚礼上作为展示用车打广告还是问题不大的。

在海蓝汽车这里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敲定了发布会的时间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