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绿萝裙底>其他类型>你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吗?> 第6章 特写篇:元杂剧的念白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特写篇:元杂剧的念白(2 / 3)

- 情感风格方面:

- 念白的直白:念白在情感表达上相对较为直白,直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欲望诉求等。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态度。

- 唱词的含蓄:唱词在情感表达上则更加含蓄委婉,常常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将情感蕴含在优美的词句和旋律之中。唱词的含蓄性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深沉,给观众留下更多的回味和想象空间。

以下是一些元杂剧念白的经典片段:

1. 《窦娥冤》

- 赛卢医的独白:“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自家姓卢,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在这山阳县南门开着生药局。在城有个蔡婆婆,我问他借了十两银子,本利该还他二十两;数次来讨这银子,我又无的还他。若不来便罢,若来呵,我自有个主意!我且在这药铺中坐下,看有甚么人来。”这段念白通过赛卢医的自述,交代了他的身份、职业以及与蔡婆婆的债务纠纷,为后续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展现了赛卢医自私、狡诈的性格特点。

2. 《西厢记》

- 红娘的对白:“小姐使将我去,他着我将来。我不识字,知他写着甚么?”红娘的这句念白,以一种俏皮、活泼的口吻,表现出她的天真无邪和对小姐意图的好奇,同时也反映出她在崔莺莺和张生之间牵线搭桥的角色作用。

- 张生的独白:“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俺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这段独白详细地介绍了张生的姓名、籍贯、年龄、家庭背景以及目前的处境和志向,让观众对张生的人物形象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也为他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奠定了基础。

3. 《赵氏孤儿》

- 程婴的念白:“某程婴,昔年与公孙杵臼,同受赵盾丞相托付,保护赵氏孤儿。不想屠岸贾贼臣,将赵家满门良贱,三百余口,诛杀尽绝。只有庄姬公主,生下一子,托付与我。我与公孙杵臼商议,将自己孩儿,假充赵氏孤儿,藏于公孙杵臼家中,我则出首,说公孙杵臼匿藏孤儿。那屠岸贾贼臣,将公孙杵臼与我孩儿,一齐处死。如今赵氏孤儿,已长大成人,我要将这血海深仇,报与他知。”这段念白简洁明了地叙述了程婴为保护赵氏孤儿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以及赵氏孤儿的身世背景,突出了程婴的忠义和忍辱负重的精神,也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做了铺垫。

4. 《汉宫秋》

- 汉元帝的念白:“朕承祖宗洪业,寤寐求贤,以资治道。闻得王昭君,容貌出众,才艺双全,特召入宫,以为才人。今日在掖庭,朕当亲视,以观其才貌。”这段念白交代了汉元帝召见王昭君的原因和背景,展示了汉元帝作为皇帝对美色和才艺的追求,同时也为后续王昭君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5. 《墙头马上》

- 裴少俊的念白:“小生姓裴,名少俊,长安人氏。自幼攻习儒业,学成满腹文章。今春应举,得中状元,官授洛阳县尹。适值三月上巳,洛阳城中,家家踏青,户户游春。小生久闻李千金小姐,才貌双全,尚未许配人家。今日特来拜访,若得成就姻缘,实乃平生之幸也。”这段念白介绍了裴少俊的身份、才华以及前来拜访李千金的目的,表现出他对李千金的倾慕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和文人的追求。

元杂剧的念白对现今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1. 戏曲表演方面

- 表演技巧的传承

- 语言节奏把握:元杂剧中念白有丰富的节奏变化,包括快慢、停顿、轻重音等,为现代戏曲念白提供了基本的节奏范式。例如在京剧等剧种中,演员通过巧妙地处理念白节奏,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性格,紧张时节奏加快、音调提高,舒缓时节奏放慢、语调平稳,这种节奏的把握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继承自元杂剧。

- 语气语调运用:元杂剧念白根据不同的角色和情境,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塑造人物。现代戏曲演员在,也会借鉴这种方式,通过独特的语气语调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身份、性格和情感状态。比如净角的念白往往声音洪亮、语调夸张,以突出其刚强、凶恶或滑稽的性格特点。

- 表现形式的借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韵白的发展:元杂剧的韵白经过更复杂的艺术加工,字音、声调的高低起伏与抑扬顿挫更为夸张,节奏感和韵律美更强。现代戏曲中的韵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元杂剧韵白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使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例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