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编写的剧本已经足够优秀,就算不是陈凯歌,换个别人来拍也未必差了。
这就是下限。
但芦苇老师的剧本加上陈凯歌的才情,《霸王别姬才能达到另一个高度。”
张辰说的很浅显易懂,观众中有不少都在点头。
“你很推崇《霸王别姬?”
张辰点点头:“的确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我们导演系的学生都要拉片学习的。”
主持人马上问道:“那你拍出来的为什么不是这种类型?”
张辰露出吃惊的表情:“如果拿做菜来比喻,《霸王别姬就是佛跳墙,工序繁琐,耗时也很长,是功夫菜,虽然很惊艳,也好吃,但费心费力。
而我拍的那些电影则像是风味小炒,出餐快,味道也不错,虽然不像佛跳墙那么惊艳,但更适合大众,毕竟也没有谁天天吃佛跳墙的。”
听到这个比喻,观众们再一次笑了。
主持人没有再继续纠缠这个话题,而是接着上一个问道:“刚才你说剧本负责下限,那为什么市面上还那么多大烂片?”
“那是因为导演们都有一个恶习,都喜欢改剧本。
你知道北电的导演系录取难度为什么那么大吗,因为电影对导演的要求比其他任何工种都要高。
一个导演,他不仅仅要懂导演,还要懂其他岗位的知识,比如,灯光,布景,美术,表演……
为什么很多厉害的导演都是其他岗位转过来的,比如张一谋之前是摄影师,顾常未也是,冯小钢是美术师……
因为他们本身在自己的岗位上已经有很深刻的理解了,他再转导演就要容易许多。
所以,每一个导演都是很骄傲的。
他们觉得自己比编剧更懂剧本,比灯光更懂光线,比摄影更懂构图。
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他们忍不住就想改。
偏偏导演又是片场最大的,没人敢对他们指手画脚,所以即便改了,也没人能制约他。
很多导演是有艺术家情怀的,就像刚才那位专家说的,他们想要表达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但深层次的东西表达起来势必是困难的,一个搞不好就会让观众看不懂。
大部分观众看懂了,那就是艺术。大部分观众看不懂,那就是烂片。
就是这么简单”
张辰一口气说了不少,大家听的如痴如醉。
“那你觉得如果满分是100分,你给《误杀打多少分?”
主持人的这个问题很狡猾。
张辰摸摸鼻子:“80分吧。”
“那20分扣在哪了?”
张辰感觉自己掉进了主持人的陷阱,但还不得不说:“扣在了结尾处。”
“原来你自己也知道……”
这下,主持人和下面的观众们轰然大笑,张辰也跟着讪笑。
“看来观众们也很有感觉,我们问一下他们的看法,你们觉得结尾怎么样?”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主持人说完,场下的工作人员还在想着该把话筒递给谁,人群已经沸腾起来。
“结尾是败笔”
“是啊,感觉画蛇添足”
“纯粹是狗尾续貂”
“我也这么觉得,好好的一部电影,被最后坏了兴致”
“导演,是不是有人逼你这么改的,要是有人逼你,你就眨眨眼睛”
下面说什么的都有,而且气氛很轻松热烈。
张辰收回目光,无奈苦笑。
主持人这时候也看向张辰,笑着问道:“结尾为什么要加上那么一段呢?据我所知,香港和国外的版本里是没有的,这是为什么?”
张辰耸耸肩:“为什么,当然是为了过审。”
主持人:“不加这段在国内就无法上映?”
张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先说结论,《误杀能够在国内上映,与大家见面,说明肯定是符合审查要求的。
但最初的剧本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刚刚写出故事框架的时候就感觉可能会触红线,专门到中影找到了韩三坪韩总,让他帮我把把关。
韩总当时就说了,这样的故事肯定过不了审。
后来我们想过,将故事的背景放在香江,大家知道,香江电影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对他们的标准会比我们宽松不少,但即便是这样,依旧不保险。
后来干脆将故事背景改到了国外,毕竟,反派的身份比较敏感。
然后就是关于结局的修改。
在我们国家的审核当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坏人必须受到惩罚。
这部电影的主角阿玉是不是坏人?肯定不是,但她的确犯法了。
犯法了就必须受到惩罚,这是不容跨越的红线,所以阿玉最后自首了。
为了让这点更有说服力,我特意加了女儿最后说谎的剧情,经历了那件事后,女儿已经有了‘只要够聪明就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这种错误的价值观,所以主角才会选择自首,就是要用行动告诉他,她的想法是错的,没有人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但就结果来看,大家似乎不太接受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