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6章 魏雨田(1 / 2)

第236章 魏雨田

徐福贤从镖局回府,立马叫来了儿子、儿媳,准备着往弟弟家奔丧吊唁去了。

徐福贤的儿子,因为自家的二叔死了,也是心里悲戚,但是两家已近二十年不来往,以往逢年过节,徐福贤也不许他过去那边。

而徐福贤又没在家,他儿子也不敢自作主张,但依然偷偷备下了孝衣和圈,准备着等父亲回来,便劝说父亲一番。

徐福贤回府,见他儿子早已经备好了东西,不由地深沉叹息,道:“你能有此心,倒也是个节烈的孩子。我们兄弟不睦是我们的事,但他终究是你二叔。”

徐福贤的儿子儿媳,穿了孝衣,带了挽幛,圈,徐福贤亲手写了一副挽联,一家人往往徐寿贤的灵前去了。

一番尽礼后,徐福贤竟也泪光涔涔,情难自抑。

他们离去之时,徐府的老管家叶天走了过来,深鞠了一躬,悲声:“大爷,你到底还是来了……”

叶天说完,竟不能自持,悲泣了起来。

徐福贤含泪看着叶天,道:“他走得急了,我们兄弟俩原本还有很多话要说……”

叶天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道:“大爷,老爷他给你留了一封信。”

徐福贤接过那厚实的信封,一看那封面的字体,心头就是一颤。

徐福贤回到府里,一个人在书房内,关了门,他坐在几案上,兀自端详了那信封上的字迹许久,才划开信函的封口,将十多页的信纸,从里面抽了出来。

徐福贤擦了擦脸上的清泪,伏案读了起来……

徐福贤读着读着,几次因为心绪起伏,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稍顷,又满目凄凉地坐了下去……

徐寿贤先是在信中,称赞兄长不和他交往是对的,自己的这条船早晚都要翻的。

有兄长在,总是还能把徐家支撑下去。

徐寿贤在信中,告诉了徐福贤,自己贪得的钱财已经尽数还给了阮凤山,料想阮凤山也不会与他家中的亲友故交为难。

徐福贤读至此处,终于明白了阮凤山为什么能够既往不咎,让镖局的同僚们,去吊唁徐寿贤了。

原来,徐寿贤已经将贪得的钱财,都还给了他。

徐福贤抚信长叹:“阿弟,你总算还留有些明智,知道留了后手,免了子孙们的灾殃!”

徐福贤继续读着,信中写道:“我那几房小妾,我死后,她们定不能守。告诉叶天,给她们些钱,把她们遣散了。至于那的两个幼子,直儿和函儿,就劳兄长多为照拂了。我在九泉之下,定日日为你们祈福。”

徐寿贤早年一直无子,也请过不少名医,一直无效,后来偶然吃了街上的一个癞头游医的几剂药,竟然有了效了。

他五十多岁,三年间,连得两子,算是他晚年岁月的一大畅事。

徐福贤看到此处,眼中又闪出了浊泪。兄弟阋墙,他也痛心,午夜梦回,常常辗转难眠。

徐福贤此时已经看到的信的最后一页:

“弟尚有一言,要告诫吾兄:我死之后,兄定能升总账之职。但以弟之浅见,兄长性情执拗酷烈,若任总账之职,必开罪于各处管事。久之,则必酿祸端啊!弟之肺腑之言,得罪之处,还往兄长见谅。兄长升总账,最多三年,需选贤能之人,接替于你,兄长还是退守主事之位为宜。如此,则为家族长泰之策。人之死也,其言也善,望兄长谏纳愚弟沥胆之言。”

“弟寿贤叩首再拜。腊月十二书。”

徐福贤望着最后那页信纸,目色深邃闪烁,久久不语……查账风波的各种风闻,渐渐散去,而年关眼看着,就一天更近一天了。

家家户户都开始备起了年货来,段融虽说是孤家寡人,在此界双亲俱亡,但这两天,他也没少往柳庐里整各种吃的,腊鱼、腊肠、卤好的牛头……

因为过了腊月,从正月初一到十五,街上的铺子都不开门的。他要不搞些吃的,到时候可就得饿肚子了。

离西大街颇有些距离的巷弄里,此处有一座很是宽广的宅院,和别处的热闹不同,此宅院倒是一片静谧。

这处宅院,高墙朱户,大门也常年紧闭,甚少有客人往来。

甚至附近的邻居,早年间,连这宅院的主人是谁也不知道,仆役丫鬟都是从后院的偏门进出。

偶然有走出宅院,出来采买的丫鬟仆役,有些好事的就围着打听,这才发现,那些丫鬟仆役,竟全都是聋哑之人。

也有附近殷实的人家,趁着过节期间,带了些礼品,递帖子去敲门拜会。

倒也有一个年长的门房,接了礼品帖子,客气道谢,说是等主人家回府,一定回访。

但通常都没了下文,渐渐地也就没人再登门了。

不过数年过去,人人还是摸清了此处宅院的主人是谁了。据说,这是未央坊和春明坊,两座赌坊的东家魏雨田的宅院。

黄昏时分,魏雨田坐在后院假山旁的凉亭里,一边品茗,一边看着池子里锦鲤,微风拂过,他的眉头却紧紧拧着,似有浓得化不开的愁绪。

临近年关,别的府邸,大都很是热闹,人们已经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了,但这座宅院,却依旧是一片静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