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绿萝裙底>其他类型>一夕千悟,从杂役弟子开始> 第358章 机锋辩道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8章 机锋辩道(2 / 3)

吗?

段融笑道:“刘兄果是见闻广博。不知刘兄可看出关口在哪里?”

刘书山腼腆笑道:“在下也是门外汉罢了。不过是家乡的一位朋友,精于此道,平素交往,熏习了一些皮毛而已。我只是看着像而已,关口在哪,我也不知。”

西门坎坎嘲讽道:“你这猴儿,话儿说得漂亮,可却一点用没有。”

刘书山见西门坎坎叫他猴儿,却也不生气,他在家乡,周围的几个熟稔的朋友,都是这么叫他的。此时,他竟还觉得有几分亲切呢。

西门坎坎见那刘书山脾气甚好,便对他有了些好感。

很快,三人便聊了起来,他们一边聊一边出了这处废弃道观。

他们既然找了一圈,都毫无头绪,显然正如刘书山所说,此处机缘点,乃是留给精通堪舆奇门之学的人的,他们又何必在此处,瞎耽误功夫呢?

翻过坡顶,向下而去,走至坡底处,便有一处深潭,潭边立着一方青石,那青石阴刻四字,机锋辩道。

青石之下,放着一蒲团,蒲团上盘膝坐着一人,鹤发童颜。那老者目色如电般地扫过围观的众人。

此处的人,竟然也不少,这里显然是另一机缘点了。

那鹤发道袍的老者,身前不远处,在两棵松树间,吊着一根绳子,绳子上则挂着一方木板,只见那木板上,写着字体飘逸的草书:宗下有云:“不思而知,落第二头;思而知之,落第三手”。敢问,如何才能是第一机?

那围观的众人,看着那木板上的文字,都是蹙眉而思,但却无一人敢张口应答。

刘书山虽为人机敏,而且在学识上,也一贯颇为自负,但看着那木板上的问题,却也是三箴其口。

西门坎坎更是挠了挠头,他压根就看不懂。什么不思而知,思而知之,这都是什么意思啊。

段融站在西门坎坎身旁,却是心头微动。

他这几个月来,几乎通读了经藏院里的道藏,其中关于这个问题,至少有三本道论里提到过。不过那些落满灰尘的发黄书册,显然有很多年都没人翻过了。

段融微微侧头,再次看向那鹤发道袍之人,身侧的大青石上的那机锋辩道四字。

他心下已然明了,此处机缘点,考究的乃是人们对于道藏的学识,而且看这问题,出得很是冷门偏僻啊。

虽然只经过了两处机缘点,但段融已经基本了解了,这第三场考核的思路了。宗门显然是要求,外门弟子,除了修炼之外,还要有某些额外的技能。

不过,这些外门弟子,大多都是世俗世界的世家子弟,一般都是六艺皆通的。

即便如此,要是光看这两处机缘点,要求还是很高的,绝不是略知一二就能过关的。

要照这个标准,怎么可能八成以上通过呢,恐怕一成都有点悬呢。

段融料想,再往下走,应该还有更简单些的机缘点。

不过,这个问题,他既然知道,又何必放过眼前的机会呢。

还是先拿到一枚太一令再说吧。

段融忽然上前一步。

原本窃窃私语的人群,立马安静了下来。

他们都看着走出人群的段融。

那大青石旁,盘膝坐在蒲团上之人,亦是抬眼看向段融,问道:“此题何解?”

这个问题,实在有些吊诡,围观的众人,都想知道答案。

段融面色如常,答曰:“不思而知,落第二头;思而知之,落第三手;不思而不知,方为第一机。”

段融答完,人群中没有一丝声响,所有人都看向那坐在蒲团上的老者,他们听不太懂,只能通过那老者的反应,来看段融答得对不对。

那老者看着段融,沉默稍顷,忽然道:“后生可畏。”

这老者来此处,原本就是应付差事的。

他是经藏院的一个坐镇高手,被抽调到此处,考核这些记名弟子。他就想出个难题,往那一挂,就把这些记名弟子给打发了。

熬时间,过了这场考核,就回他的经藏院去。但他实在没想到,这才开始没多大会儿,竟然有人将此问给答出来了。现在的后生,都这般生猛嘛。

那些记名弟子,一听那老者说后生可畏,便立刻明白段融是答对了。

刘书山目色有几分惊愕地瞥了段融一眼。他没想到段融不仅神魂天赋高于常人,对于这些玄学道藏,竟也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不思而不知,方为第一机”,他此时还在思虑到底是什么意思。

人群中,开始出现一片嘈杂的声音,人们都在讨论着段融那答案的深意。

就在这时,那老者看着段融,道:“把你的宗门云牒和考核批条拿过来。”

段融从衣襟中摸出,递于那老者。那老者瞄了一眼段融的名字,然后在考核批条上盖上了自己名字的印章。

这是表示此人已经获得了一枚太一令了,免得他后续替人冒领。

老者将一枚太一令和段融的宗门云牒、考核批条一起递给了段融。

段融接了过去,一群人都围观了过来。

这才这个方位的第二个机缘点,这些人走到此处,还未见到过有人获得太一令,段融还是第一个人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