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0-190(8 / 20)

老养殖场,说要买二十五头好一点的半岁牛,养殖场的负责人十分热心,直接挑了好牛出来,让他们优中选优。

他们养了这么久的牛,对牛有了一定的认知,挑的时候,卿孟祝顺利地挑出了想要的小牛。

新买的牛带回来之后,卿孟祝将它们暂时隔离在后院。

卿孟祝拿茭白叶喂它们,它们吃得十分欢快,一点也没嫌弃,不像山上那五头挑嘴的小牛。

他确定了,茭白叶确实没问题,山上的牛不吃只是因为它们找到了更好的草料,有点看不上茭白叶了。

卿孟祝摇摇头,小动物也很聪明,趋利避害这事完全是本能啊。

赵和曦听说他们家又养了牛,特地跑过来围观,还对卿孟祝说道:“之前怎么劝你们都不养更多的牛,现在怎么忽然就想起了买小牛?”

卿孟祝将牛会吃竹叶的事情说了一下:“之前担心山上又养榛鸡又养牛,容纳不了那么多动物,现在看来是我们白担心了。”

赵和曦瞪大眼睛:“牛用身体把竹子压弯是什么景象,有照片吗?我看看。”

卿孟祝还真拍了照片,当即就掏出手机给他看照片。

赵和曦看了之后,说道:“好像小象啊。”

卿孟祝有点没听明白:“什么?”

赵和曦比划:“小象,亚洲象你知道吧?它们吃树上的树叶,有时候够不着,也会用身体踩着树干,把树干压弯,好吃枝头的树叶。”

卿孟祝明白了:“这么看确实有点像。”

赵和曦:“竹叶这么好,要摘点下来做别的用途吗?我看有人会拿来泡竹叶茶。”

卿孟祝想了想:“竹叶茶就算了,竹叶本来就不怎么出味道,泡竹叶茶有点坑人。等有空的时候我带人上山采点竹叶,直接做成青贮饲料,发酵好再给牛吃吧。”

发酵过的青贮饲料更容易消化,方便牛群食用。

家里买了那么多头新的牛,卿孟祝有点担心它们会不适应这里的环境,一连好几天都赶着牛上山下山,亲自放牧它们。

他们家的牛本来就都来自同一个养殖场,年龄也一样,属于同一批牛。

熟悉了几天之后,卿孟祝家原本那五头牛接纳了后来这二十五头牛,由原本那五头牛里的公牛做了领头牛。

那头公牛来卿孟祝家的时间比较长,吃了不少好东西,体格比后面来的这头牛大了一圈,在打架上格外有优势,它做领头牛做得很顺利。

牛合群后,卿孟祝特地观察了一下,牛群内部相处得挺好,后面来的牛慢慢也学会了用身体压弯竹子,吃枝头的嫩竹叶。

他们家的竹子能处理之后做高精尖材料,硬度和韧度都没得说,哪怕牛压竹子,也没对竹子造成什么损伤。

牛群好像能够区分哪些是嫩竹,哪些是老竹。

老竹子上的嫩叶不太多,不符合牛群的食性,因此它们很少去啃食老竹子。

嫩竹子的嫩叶更多,韧度更强,被牛压了也没事,一旦被放开,很快就能复原。

因此,牛群和竹林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卿孟祝看着这情景,不由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让卿孟祝欣喜的是,牛虽然会吃竹叶,但并不吃竹笋。

可能因为竹笋外面有一层层厚壳,牛钝厚的牙齿没办法咬开笋壳——牛上颚没有门牙和犬齿,它们只有齿垫,跟人类不一样。

卿孟祝也是经过多日的观察之后,才发现,它们可能并不是不想吃竹笋,而是有心无力,没有合适的牙齿,只能放弃这道美食。

之前明春晰提过,牛可能会吃榛鸡和榛鸡蛋,卿孟祝放牛的时候也特地观察了一下。

牛真的有攻击榛鸡的意图,可惜他家的榛鸡长期放在竹林里饲养,早已经野化了,还会滑翔,一看到牛靠近就溜得飞快。

至于榛鸡蛋,他们在鸡舍里留了榛鸡蛋作为引子,现在榛鸡会固定地将蛋下在鸡舍里,牛想去吃,也吃不到。

此外,卿孟祝还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猫头鹰对他们家的榛鸡有保护的欲望。

每次其他动物想攻击榛鸡,包括牛,猫头鹰只要看到了就会飞下来赶。

久而久之,竹林里的各种生物达成了微妙的平衡,目前并没有哪种生物出了问题。

卿孟祝将观察到的内容跟明春晰说了,赞叹道:“大自然真神奇。”

明春晰:“可能我们偶尔会给猫头鹰喂食,它吃了我们的东西,就帮我们干活。”

卿孟祝想到第一次打交道的时候,那只猫头鹰在他们门前拉屎以报复,不由点头:“它真是一只个性十足的猫头鹰啊。”

明春晰:“说起来,牛群那边没问题了,现在是不是要准备种茶?”

卿孟祝点头:“对,我这两天还联系了易岩柏,他们说已经准备好了。我正想跟你说,明天或后天,我要过去寨前村看看,准备种茶树了。”

他们培育的茶树枝条不仅长出了根系,还长出了叶子,也差不多该移栽了。

再不移栽,根系吸收的营养不足,会耽误它的生长。

第185章 竹叶还有别的用处

卿孟祝开车去寨前村查看竹子的生长情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