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绿萝裙底>都市言情>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再度玉门关> 11. 番外:常氏东珠重归、明珠归还,牵引往后岁……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 番外:常氏东珠重归、明珠归还,牵引往后岁……(1 / 5)

继元八年未出十五,宫内传旨。纯妃胎像不稳,需经验丰富的南夫人陪产。

南夫人原本称病推了一次,后宫里随着纯妃的尚姑姑亲传纯妃旨意,只一句话悄附在南夫人耳边说的,并无第三人知。南夫人听后即刻起身,随轿进宫,所用物件一概未拿。其后再未出宫,直至纯贵妃平安诞下皇子。

期间雁南大人生怕降生不顺,迁怒沐秋,几次找机会劝解寻沐秋出来,沐秋均推拒。雁南问:“你与纯妃娘娘不是不睦吗?从前都是演给旁人看的?”

南夫人只答:“是真的。可如今的纯妃太像小姐了!我宁愿陪她度过难关。哪怕自己不得善报,也不想再弄丢小姐一次。”说完那行清泪又滑下脸庞。

从此雁南再不过问。

继元八年二月十八,纯妃诞下皇七子。

皇子诞生后便送至慈安宫亲由太后抚养,纯妃依旧闭门不出。

直至秋日纯妃陪着太后去了京郊胧明庵请愿,南夫人亦是陪侍在侧,传闻为讨太后欢心,南夫人在京郊移种百亩万寿菊,盛况美艳。再回宫时,纯妃亦康复如初,脾性比之才入宫之时更加温顺。听闻夜间无人处,便称皇上为夫君。皇上也头次带着妃嫔入承元殿内。

太后白日抚养幼子逗趣之余,又见纯妃乖觉日日请安于前,忽得准予皇上再行册封。

得了太后懿旨,即刻宣礼部安排吉日。

雁南也因日前伴驾有功,于仕途停滞几年之后再得晋封,一跃成为御前侍卫统领。都知这除非陛下亲属,必是极其亲近之人。甚至整个宫廷侍卫尽归统率。在中宫之处特开个院赐给雁南夫妇,让他们能时常团聚。连上西知都忍不住同雁南道喜,临走还不忘调笑,“雁南兄兼得了。”

继元八年九月十七,纯妃册封为贵妃,礼部登记造册,授金册金印。陛下特旨:摄六宫事宜。位同副后。

至此常氏终掌后宫。

*

永安国公爷立于城头眺望远方。

一小兵自下跑上城楼:“禀国公爷,京城来人啦。陛下派的传信使,请您回府。”

永安国公爷沉下脸来,不善的说:“哼,又相中我常家谁了。”

小兵说:“这次不大一样,来的这几位都带着大兜帽,捂得严实。面上竟还罩着黑纱。显是不想叫人发现身份。”

“报国公爷。”一声高呼,另一人跑上急道:“来的信使,在咱们府中自裁了。几十人同时,好骇人。”

国公爷略有惊异,心道:这般死侍而来,难不成要同南国开战吗?

“还余下一人。似也有些吓到一般。”

“去瞧瞧吧。”国公爷安排城楼众人后才行回府。

进到院中,血迹明晰。四散各处,还有几道明显拖走的血痕。帅府府丁才叫一声,还未等说话,便被国公爷抬手制止。

国公爷目光全被院中女子吸引。虽隐在兜帽之中,却是有种莫名熟悉之感。

“信使随我来。”

进到书房中,见信使无措。国公爷问:“旨呢?口谕?”

信使忙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了过去。

国公爷接过,仍是打量。还未开信便说:“若是没领死命,便喝口茶压压惊。”见信使只坐下未喝,只以为怕现了容貌不想喝罢了。

走开两步再瞧手中书信,上写:伯谦亲启。

信口被粘死,只得从上撕开。

内里三张信纸折在一起。

第一张皇帝笔迹,上写:

不知伯谦兄安好?

久未如此称呼。还真恍如隔世之感。

多年匆匆而过,吾深觉当年之错。

当年一时行差踏错,致多年不断修补。深憾当年之过。

国公爷看到此冷哼一声,继续向信纸左侧看去。

此次,勿需割袍断义批匾离走。

古言是覆水难收,时光无倒流,但如今舛错之处已改。望兄能知。东珠已归,明珠当返。在此“完璧归赵”,虽非同年即时,却也是二九年华。却望其隐于南境,再不复出。

如今太子降世,举国欢庆,愿再添一喜,虽不能昭之于众,却能心下欢愉。

国公爷瞧完扯到余下两张信纸之后,口中不禁念叨:“什么玩意。”

第二张,却是一张户籍凭证。

上写:平川白氏女。

附字写:一脉早亡,过继于白浅桃永安公国夫妇一脉为女。

还有很多早年间便过时的几位德高耆老签字画押作证。

“你......”国公爷看向信使,迟疑着措辞不知如何开口。心想这是给了此女名门贵女身份却要困于南境,意义何在?

信使摘下兜帽,扯下面上半遮黑纱道:“爹爹。”

“你......你,不是。”国公爷惊讶不止。

“此刻宫中并非女儿,是姑姑。陛下开始是待女儿极好,万千圣宠加身,女儿也险些眯眼,爹爹还是先看信吧。”

“什么姑姑?你亲眼瞧见了?”国公爷眼中似有些晶莹。

“是。女儿亲眼见了。还活着。爹爹还是先看信吧。”

第三张。上写:

抱歉。

抱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