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但是对于那些依靠这个秀才功名,跻身于士绅阶级从而发家的家族来说。 这。 就是一切的开始。 得到功名。 家族就能发展壮大。 失去功名。 失去特权。 失去特权。 失去一切。 当然了。 现在大桥镇李家,还没有到这个程度。 虽然李忠仁是不能考了。 但是他的弟弟李忠义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李忠义能“高中秀才”,那李家在大桥镇就还是响当当的士绅之家。 李忠义的人生目标——或者说,30岁之前的人生目标,就是科举高中了。 但是李忠仁呢? 他回到乡里之后。 就开始思索着自己的前途了——这也是朱皇帝一定要规定30岁不能考的意义所在。 对朱皇帝来说。 这些秀才们。 其实是地方上的“精英阶级”。 他们的脑子活泛,从某个程度上来说,这科举是一场智力游戏,聪明的脑瓜子自然高中的可能性就更大。 这些聪明的脑瓜子,如果一辈子都在读什么四书五经。 一个民族最聪明的那一部分人,一辈子居然都在读书。 这简直太他么的浪费人力.浪费脑力了。 三十岁不能考。 也是逼着李忠仁这种二十郎当岁就能高中秀才的聪明人。 好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好好建设新大明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