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绿萝裙底>玄幻魔法>三教同原录> 第82章 古元放道师子训徐太极相识伊周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章 古元放道师子训徐太极相识伊周(1 / 4)

妙典奉戒受经,入九嶷山无为观旁,玄默栖静,累有魔头来试,坚固不挠。

道士复授九节菖蒲,服之不饥,日诵《黄庭》昧其妙义。

积十余年,有神人来语曰:“此山大舜所理,天地之总司,九州之宗主。

无为观岁月既久,旋皆朽坏,今为制之,可以遂性宴息也。”

一夕观忽重修,妙典遂迁入居焉。

所近无水,神人化一石盆,大二尺,长四尺,常自然有水,用之不竭。

复送大铁臼一;古镜一,大三尺;钟一口,形如偃月,俱置上仙坛。

又居十年,真仙下降,授以灵药,遂能飞身脱迹。

时人为建一黄庭观于旧居处。

苍梧女道士王妙想自少辟谷服炁,闻鲁女真上升,来往观侧,朝谒精诚,想念丹府,岁久感通。

每至月旦,常有云光景物之异,重嶂幽壑,人所罕到,妙想未尝言之于人。

如是年余,朔旦忽有音乐,遥在半空,虚徐不下,稍久散去。

又岁余,忽复灵香郁烈,祥雾盈庭,天乐之音,震动林壑,光烛坛殿,如十日之明,空中作金碧之色,烜爚耀眼,不可相视。

须臾千万乘骑悬空而下,皆乘麒麟凤凰、龙鹤天马,仪卫数千人,长皆丈余,持戈戟兵仗、幢盖旌幡。

良久,有鹤盖凤车导九龙之辇下降坛前。群仙拥从一人,羽衣宝冠、佩剑曳履,升殿而坐,身有五色光赫然,群仙拥从亦数百人。

妙想即往视谒,大仙谓曰:“吾帝舜也。昔劳厌万国,养道此山。

每欲诱教后进,使世人知道无不可教授者,且大道在于内,不在于外,道在己身,不在他人。

玄经所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此盖修之自己,证仙成真,非他人所能致也。

吾睹地司奏,汝于此山三十余岁,始终如一,守道不邪,存念贞神,遵禀玄戒,汝亦至矣。若无所成证,此乃道之弃人也。

《玄经》云:‘常善救物,而无弃物。’

道之布惠周普,念物物皆欲成之,人人皆欲度之。

但是世人福果单微,道气浮浅,不能精专于道。

既有所修,又不勤久,道气未应,而己中怠。是人自弃道,非道之弃人也。

汝精诚一至,将以百生千生,望于所诚,不怠不退,深可悲愍。

吾昔遇太上老君,示以《道德真经》,理国理身,度人行教。

此亦可以亘天地、塞乾坤、通九天、贯万物,为行化之要、修证之本,不可譬论而言也。

吾常铭之于心,布之于物,弘化济俗,不敢斯须辄有怠替,至今禀奉师匠,终劫之宝也。

但世俗浮诈迷妄者多,嗤谦光之人,以为懦怯;轻退身之道,以为迂劣;

笑绝圣弃智之旨,以为荒唐;鄙绝仁弃义之词,以为劲捷,此盖迷俗之不知也。

玄圣之意,将欲还淳复朴,崇道黜邪,斜径既除,至道自显,淳朴已立,浇兢自祛。

此则裁制之义无所施,兼爱之慈无所措,昭灼之圣无所用,机谲之智无所行。

天下混然,归乎大顺,此玄圣之大旨也。

奈何世俗浮伪,人奔奢巧,帝王不得以静理,则万绪交驰矣;道化不得以坦行,则百家纷竞矣。

故曰:‘人之自迷,其日固久,若洗心洁己,独善其身,能以至道为师资,长生为归趣,亦难得其人也。’

吾以汝修学勤笃,暂来省视。尔天骨宿禀,复何疑乎?汝必得之也。

吾昔于民间,年尚冲幼,忽感太上大道君降于曲室之中,教以修身之道、理国之要。

使吾瞑目安坐,冉冉乘空,至南方之国曰扬州。

上直牛斗,下瞰淮泽,入十龙之门,泛昭回之河,瓠瓜之津,得水源号方山。

四面各阔千里,中有玉城瑶阙,云九疑之山。山有九峰,峰有一水。

九江分流其下,以注六合,周而复始,溯上于此,以灌天河,故九水源出此山也。

上下流注,周于四海,使我导九州,开八域,而归功此山。

山有三宫,一名天帝宫,二名紫微宫,三名清源宫。

吾以历数既往,归理此山,上居紫微,下镇于此。

常以久视无为之道,分命仙官,下教于人。

夫诸天上圣,高真大仙,愍劫历不常,代运流转,阴阳倚伏,生死推迁,俄尔之间,人及阳九百六之会,孜孜下教,以救于人,愈切于世人之求道也。

世人求道,若存若亡,系念存心,百万中无一人勤久者。

天真悯俗,常在人间,隐景化形,随方开悟,而千万人中无一人可教者。

古有言曰:‘修道如初,得道有余。’多是初勤中惰,前功并弃耳,道岂负于人哉!

汝布宣我意,广令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