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设朱标没有病故,那么首先是明朝首都迁往西安不会腰斩。
朱标考察回来才病逝的,之后朱元璋太过悲痛,便彻底放弃了迁都事宜。
如果没有病死,首先朱标已经上书了筹建都城的事宜,又带回了陕西地图,迁都西安基本是可以确定下来的了。
受封西安的秦王朱樉刚刚因为朱标求情被放回去,肯定是要支持朱标的。
这个时候是洪武二十四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还有七年,
假设从这个时候准备,到朱标即位准备了七年,朱标才开始迁都,修养多年的大明五年内就能稳定。
二,新帝登基肯定文治武功都要有表示的。
迁都耗费一点时间,不会超过五年,朱棣迁都费的时间长主要是因为打了很多年仗,财力人力消耗过大。
朱标参政时,明朝一直都在储存实力,并且没有内耗。
朱标即位五年肯定要打仗的,毕竟北方不安分。
朱标和朱棣不同的地方在于,朱标有人而且有钱。
朱标即位,蓝玉是肯定死不了的,作为铁杆太子党,其实朱标死后蓝玉只要坚定站朱允炆,朱元璋也不至于杀他。
毕竟老朱忍他不是一天两天了,都是为了儿子。
朱标不死蓝玉更不会死。
再加上北方的朱棣和藩王里最擅长打仗的宁王朱权,最多两次北伐就能基本奠定北方局势。
三,对于西南的开发。
朱标即位,沐英作为铁杆太子党,云南沐家不会像朱棣时期那样被边缘化。
要知道沐英已经打到缅甸和越南,没有扩张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强力的支持。
朱标两次北伐完成北方问题,不会超过五年。
加上没有靖难带来的内耗,朱标本身又是治国的好手,不会比朱高炽差。
支持沐英家族向南扩张是没有问题的。
这段时间休养生息,而首都在西安,必不可少的是向西扩张。
也就是说,南北西三面都可以有条不紊地扩张推进。
前提是朱标在位不低于二十年。
四,其他形式的改变。
首先,朱标是不会削藩的。
朱标是从小标准皇帝教育出身的,自己又当了多年的副皇帝,
对于自己能掌握的是不会改变现状的,
众位有权势的藩王大部分都受过朱标的人情,私下关系也基本可以,没有必要削藩。
明朝不会有内阁,但会出现和内阁形式差不多的机构。
因为朱元璋在后期已经废除了锦衣卫,朱元璋大部分政策朱标都是肯定的,一般也不会推翻。
就算会恢复锦衣卫,也不会出现东厂这种宦官掌权的机构。
朱标作为皇帝教育出身的,宦官和外戚掌权这种朱元璋重点打击的朱标肯定玩得更溜。
五,朱标即位,明朝整个政治格局都会大不相同。
大明除了北上,南下和西进也是必然。
可能没有郑和下西洋,但只有西南能突破缅甸,达到印度洋沿海,发展航海是必然的趋势。
最关键的,朱标的继承人朱允炆有更多的成长时间,
即便不能更进一步,守成是没问题的,有朱标做后手,即便朱允文削藩,削的也是同辈的。
最大的对手也就宁王朱权了,不过朱权打仗厉害,政治头脑不行。
至少朱标后代不会出现土木堡之变,因为朱标本人不会御驾亲征。
对于朱标来说完全没有必要,他有一堆能打的武将人才可以用。
朱允炆就更不可能了,一个纯学文的继承人,再往后御驾亲征的概率也低。
大明的走向会完全不同,因为没有靖难的内耗,加上有人才使用,北伐也不会耗损太多国力。
朱棣的御驾亲征太烧钱,朱标用一半就够了。
此消彼长,相比朱棣时代,大明的版图会往东南亚和西域扩张。
因为首都在长安的话,这个是必然。
到朱允炆时代,只要,休养生息,稳步发展,进入航海领域基本是必然的。
没有内阁和东厂不会衍生出国穷民富的局面。
总之,朱标顺利即位二十年,大明在朱允炆时代会达到最强的形态,比现实里朱棣时代还要强几分。
毕竟朱棣做到的事,如果朱标即位二十年,会支持朱棣更快地做到,
因为朱标要用朱棣和朱权制衡蓝玉,他们会得到很大的重用。
而朱棣做不到的事,朱标能做到,
因为朱标有人能用,也敢用,
很多人才不会因为靖难被杀,自然会发光发热。
关键朱标不但有钱用,还很会赚钱。
虽然陈寒不知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