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不多,一年下来估计也就四十亿美元左右,但是该公司的实际规模都奔着台积电去了。
因为智云微电子的产能,尤其是先进工艺的产能大部分都用在了集团内部订单上。
如果把这部分集团内部订单也算进去的话,那么智云微电子的代工营收都能超过两百亿美元,基本上和台积电一个规模。
仅仅是一个s系列芯片,每年就能够给智云微电子带来数十亿美元的代工收入。
然后一个w系列,又是几十亿美元的代工收入。
然后还有数量同样庞大的内存以及闪存芯片。
这也是为什么生产十八纳米工艺芯片的工厂,是深城第十七号厂的缘故,因为在前头还有十六家芯片工厂。
智云微电子,在通城、江城、深城、沪城、宁城等地都有着生产基地,其中一部分落后工艺的八寸厂大部分都是收购来的,少数是自建的,而十二寸则是少数收购,大部分自建。
其中的核心工厂乃是江城里的两家先进储存芯片工艺,可以生产二十五纳米工艺的内存芯片,3d nand闪存芯片。
然后是通城以及深城,这两个生产基地的芯片工厂都是逻辑芯片工厂。
其中深城这边的生产基地规模最大,目前已经建成的工厂就有五座,分别是两座主打成熟工艺的八寸厂,三座主打先进工艺的十二寸厂。
其中就有目前国内最先进,投资最大,仅有能够生产十八纳米工艺逻辑芯片的第十七号厂。
也是此行徐申学等人主要视察的地方。
参观的时候,智云微电子的丁成军还向徐申学介绍了前头,距离有些远的一个工地:“徐董,前方的乃是我们还在施工建设当中的二十一号厂,该厂今年四月份刚开始动工,从设计之初就用于十纳米工艺,未来还可以升级改造,用于七纳米工艺的顶级芯片工厂,预计投资达到了八十多亿美元,预计16年第二季度量产。”
“当然,是否能够准时量产十纳米的芯片,除了工厂这边的建设以及后续调整,测试进度外,也需要先进工艺研发团队大力推进才行,但是梁松教授多次表态,问题不大!”
“毕竟哪怕是后续的十纳米工艺甚至七纳米工艺,和我们现在的十八纳米工艺都是有着不小的技术延续性的,我们在遇到物理极限,设备极限之前,也就是七纳米工艺之前,应该不会遇到太大的技术问题。”
“小于七纳米之前,我们还是有希望做到一年一个工艺节点的!”
徐申学看了看远方的一个工地,然后点点头道:“期待一切顺顺利利吧,过两年我再来看这个二十一号厂。”
丁成军带着徐申学仔细参观了第十七号厂,一群人还穿着防尘服等进入了无尘车间里看了看光刻机呢。????只不过这光刻机都是荷兰asml的duv浸润式光刻机,虽然技术先进但是徐申学对这玩意其实没有太大的兴趣。
不是自家的东西,没啥好看的……能用就行了。
这要是海湾科技自己搞出来的duv浸润式光刻机,徐申学可就不一样了,他能把这光刻机左三圈,右三圈都看一看,甚至还会拉着一大群大佬来看。
但是现在这是别人的东西,说实话提不起什么兴趣,所以简单看了眼,了解了一番生产效率,技术指标这些就完事了。
简单参观了一番后,徐申学还看到了此行的主要目标,s503芯片。
徐申学拿起来了一枚生产好的s503芯片,芯片很小,只有指甲盖大小而已,但是里头却是有着二十七亿个晶体管。
这是人类所能够生产出来的最顶级的工业产品!
最恐怖的是,这样代表着人类最尖端科技,复杂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工业产品,它还是个大规模量产产品。
第十七号厂如今进入大规模量产后,每个月能够生产两千五百万枚这种芯片,相当之夸张。
每一次来芯片工厂视察,然后看着光刻机等设备大量迅速的生产这些小小的芯片,都会让徐申学感叹无比。
芯片这种东西,绝对是人类所发明创造出来的最顶级的工业产品,没有之一!
——————
在第十七号厂的视察,徐申学整体还是非常满意的,十八纳米工艺的量产稳步推进,s503芯片以及s503的残次品s502正在芯片工厂里源源不断的大量生产出来,然后送往威酷实业以及比亚迪的几个生产基地进行大规模的组装生产。
今年的s14手机和往年一样,主要由威酷实业以及比亚迪进行代工,而立讯则是主要代工生产a系列手机以及c系列手机为主。
目前为智云集团提供大规模代工生产的,主要就是这三家企业了。
其中的威酷实业自然是核心中的核心,不仅仅承担大量的代工业务,同样也承担着集团旗下各类智能终端的生产线配合研发的。
比如s14手机完成了设计研发后,该怎么大规模的,成本可控的组装量产,就需要威酷实业来配合智云集团的技术部门来解决大量的技术问题了。
s503芯片进入大规模量产的时候,已经等待多时的代工厂也开始大规模量产s14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