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她与有余、湘姐儿,的确忙不过来。
湘姐儿还小,这几年只能帮些力所能及的小活儿,比如收餐具抹桌子、扫地,其他的就不大行了。
有余是后厨的帮工,不说她自身较为特殊,一旦忙起来,她手里的活计也不少,只烧火一件事就能绊住她,更没空到前头去。
尤其烤鱼有炉子又烫,湘姐儿还搬不动。沈渺估摸了一下,她可能需要两个人,一个上菜点菜;另外还要一个能收银算账的,以前这个角色是济哥儿当着的,济哥儿算账倒厉害得很。
但除了夜市那一会儿,她若舍弃了早市,白日里客人不多,又不大需要那么多人。
沈渺想了想,决定去与顾婶娘谈一谈,昨日顾婶娘来帮忙,倒是很游刃有余,顾家的酒坊忙起来与她相反,白日里忙,夜市里专门来沽酒的人不多。
而铺子有顾屠苏在顾,顾婶娘在家除了做些家务,大多时候是闲着的。
请顾婶娘长期过来帮忙的事儿倒是谈得很顺利,她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大姐儿你若是不来,我也要来寻你说这事儿的。”
昨日帮沈渺忙了一个半时辰便挣了一百文,人家在码头扛包一日也就挣这个价码,顾婶娘便心动了。她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来帮大姐儿招呼客人,活不重,能挣些银钱,离家又近。
有了这个额外的进项,给二哥儿攒娶媳妇的钱不就更容易了?
两人一拍即合。
至于专门收银的,一定得是信得过的人才行,这个得好生思量思量。
沈渺从顾家回来,目光便有些犹豫地落在了陈汌和湘姐儿的身上。济哥儿不在,湘姐儿这几日帮着她干活,好似也忽然长大了许多。
此时,小院中,陈汌坐在轮椅上,湘姐儿搬了个板凳挨着他,两人正拿树枝在地上写字。两条狗都卧在他们脚边,尾巴一甩一甩。
这两个孩子最近不知怎么了,十分勤奋地开始学写字。济哥儿以前练字的纸都还留着,他们便照着上头的字依葫芦画瓢地写,不认得的字便拿来问沈渺,问清楚这个字怎么读,又是什么意思后,便自己练。
孩子的记性好,学的也快,他们自己学,每日竟也能学十来个字呢。
沈渺先前有些想留湘姐儿在身边,将自己一身的本事都交给她,但是她后来见湘姐儿忽然努力跟济哥儿学写字,她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她想,不应当由她来决定湘姐儿的人生,哪怕湘姐儿还小,但她也知道主动学写字了,说明她对自己想做的事已有了模糊的期望。
沈渺决定尊重这份期望,正好今日便是个机会。
于是她半掩上院门,走到湘姐儿和陈汌身后,看他们在地上写完一个字,才轻轻地出声:“湘姐儿,小汌,阿姊有事儿问你们俩。”
沈渺从边上拖过来一张板凳,坐下来,便能平视他们俩了。
“湘姐儿,你有没有想过日后要做什么呀?”沈渺把胳膊放在膝盖上,先看向湘姐儿,“你想和阿姊学怎么烧菜煮饭么?还是想读书?或是想做别的?”
湘姐儿却有些疑惑又有些自卑地说:“我也能读书吗?李婶娘说只有男子才能读书,男人读了书日后能当官、当账房或是去考吏员。她说我日后总归是要嫁人的,会读书写字也没什么用。”
这话……听得沈渺皱眉头。估摸着是她不知哪天去找李狗儿玩的时候被李婶娘那破嘴给挤兑的。
沈渺沉吟片刻,没有表露出心中的不悦,而且循循善诱道:“那你自个觉着呢?女孩儿读书有用吗?”
湘姐儿闻言低下头去,好半晌才抬起头,平日里爱玩爱闹的她忽然认真地板起了脸:“我觉着李婶娘说得不对。读了书与嫁不嫁人又没什么干系。”
“没错。读书习字与嫁不嫁人没什么干系。”
沈渺很欣慰,点点头,摸了摸她的脑袋:“身为女子,我们的一生不全是为了婚姻、丈夫、子女而活的。爹爹和阿娘将你生下来,也不是专门为了让你成为谁的妻子或是谁的母亲才将你生下来的。身为女子,一生最值得炫耀的并非嫁得良人,而是有自己的志向和主宰命运的权利,没有哪个女子是生来便为了成亲的。湘姐儿,不论你现在是否能听懂,都先记在心里。阿姊希望你记住,不论男女,我们都只有这一辈子而已,岁月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此这一辈子要怎么过,一定要想为自己清楚。”
她望着湘姐儿的双眼,坚定地说:
“愿意成亲嫁人便成亲嫁人,不愿意便独善其身,阿姊很愿意你读书、学字或是学一门手艺,这不是为了让你日后能嫁个好人家,而是希望你日后能有抉择怎么过日子的勇气与底气。”
湘姐儿懵懂点着头,陈汌则沉默凝思。
看样子这俩孩子都要认真想一想,沈渺便没再多问,让他们能自己好好思索思索。
这时不像后世,没有规划好的九年义务教育,因此,这时的孩子都是年纪小小的便各自选择了某条路或是某个行当,便要朝不同的方向去走这一生了。
最初的选择,是一辈子的烙印,便显得极为重要。如今便让他们琢磨去吧,年幼的孩子其实喜恶、好坏什么都懂,只是他们心思简单,又